若您喜歡,請支持我: https://www.facebook.com/XianYunReviews/
【不求甚解,盡可滿意──評《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
.《名探偵コナン から紅の恋歌》 [6 / 10分](全1集)
 
[無雷,放心觀看]
  說實話吧。當天看完《唐紅的戀歌》從電影院走出來的心情,我用一個詞彙形容──「愜意」。

 
  通常看到太爛的作品,情緒應是「憤怒」的,就算想討論電影情節,話題大概也祇會聚焦在吐槽或噴的方面而已;要是看到太好的作品,則會情緒久久無法平復而一句話也不想多說,因為甚至多評論一個字都顯得鄙俗了,它不該是存活於文字符號的事物,而是該用精神去感受的。不過面對《唐紅的戀歌》,我的心情居然既非「憤怒」也非「感慨」,而是「愜意」。依此情緒以小窺大,也大概就能明白我對本作的評價了。對,《唐紅的戀歌》不是神作,卻也爛不到家、甚至是中等偏上的程度,實是一部讓人滿意的作品。「滿意」就是我給本作的評價。
 
  我一再強調與讚頌一件事,就是「今年推理元素終於佔得較重了」,而且推理十分認真,整部的主線全是以推理為主軸,不會像《業火的向日葵》比例失調,且它的推理次序完整,就算故事中鋪了許多線路,最後卻也能夠巧妙地把每個伏筆都收回。身為創作者,更會覺得大倉的創作底子很熟練,因為要是我來寫,我只懂得製造事件而已,但本作居然可以寫到一部電影的時長,卻又不會顯得拖沓、彷彿故事是自然地被排到最合適的位置一般,並且收回來。
 
  乍聽之下,這不是很基礎的編劇基本功嗎?可是我發現擁有這種基本功的動畫反而沒有我想像得多。以我個人來說,通常我區分推理故事的好壞,都是先看其結構完不完整、脈絡清不清晰,以及能不能用最系統化的方式解構。若是一部「能被解析的故事」,當然是好故事,因為代表該作的故事是說得夠清楚的,能讓觀眾完全瞭解環節的進行。看推理故事,無非是關注三件事:案件發生、兇手、推理過程,其中,又涉及了「行兇手法」、「作案動機」、「證據」推理最需要的事物。本作在此方面,僅單純論編劇手法而不談劇情邏輯的話,算得是完整了,因為雖然推理分成很多階段、卻能將如此多元素整合起來而不顯得紊亂,反倒是層層推進的感覺。
 
  論角色。有論者提及:「今年平次才是真主角,快不是名偵探『柯南』了」。我覺得半對半錯,「對」意指,確實今年平和的角色地位也算滿重的,但「錯」則錯在,他們的風頭再強,也沒能強過「主線」。上述的說法是基於「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比較而成立,可是今年的劇場版、我認為不該用這套看法,而是該以「劇情」與「角色」之間的比較更好。
 
  意思是,其實並不是柯南的存在感低,而是因為過往「賣角色」的劇情太層出不窮,畢竟同樣以「商業」為導向的情況下,「造出好的角色」跟「寫出架構嚴謹的劇情」,絕對是前者最快、最好出貨,收到的效果也最好,因為「分得出好壞劇情」的人相對不多、但角色的好壞大家都分得出來(撇除掉「評論」的情況下,因為我能保證,分析一名角色絕對比分析一部故事還難上好幾倍),所以我們受到太多商業片荼毒影響,也漸漸習慣於「賣角色」的思考模式。
 
  但本作是紮實的劇情片、是由「劇情帶動角色」而非「角色帶動劇情」,角色在劇中的意義不只是「賣」,而是「劇情」優先,此段該用到哪個角色、哪個角色就出場,黑白分明,所以當然不能以這種方式思考。仔細回想,《貝克街的亡靈》也有很相似的共通點,興許此因亦是本次推理好看的其中一因。因此,柯南的出場率才顯得低,卻也不代表是平次的氣場壓過他,而是兩人同活在相同的位階「劇情」之下。「平次主角說」是有漏洞的。
 
  結尾的ED一定要特別著墨地說一下。在以前,柯南沒有一首ED是對得上我的胃口的,唯獨今年的這次,我居然被ED感動到了。「渡月橋 ~君 思ふ~」紅葉畫面的美配合旋律的美,太令人陶醉了。我幾乎是全程起雞皮疙瘩將此曲聽完的,古風的美實在太令人醉心了。特別是副歌與間奏的三味弦(或許)彈奏,聽幾次顫抖幾次。歌詞與歌名的古風亦十分詩情畫意,「渡月橋」一詞令人浮想聯翩,「思ふ」一詞古語更增古色,歌詞亦很有感覺。
 
  其實我原本的預期是「就算ED難聽也要坐到最後,看完Staff表再看彩蛋」,卻沒想到ED居然好聽成這樣,甚至後來眼睛也忘記看Staff了,只是專注地聽歌並看歌詞。ED非常有完結的韻味。提到彩蛋,本作的彩蛋真的不容錯過,因為跟正片的劇情很有關係,也幾乎可以說是正片了,而且彩蛋後還會預告下次的劇場版。要是不知道這些就直接離開的話,是很大的失誤。
 
  但看完後,還是有覺得可惜的地方。第一,「古典」的元素並未有我想像得重。事前看海報與一些文章時,我原來還對本作的古典元素有番想像的,結果期望全落空了。另外聽說本作有受到《花牌情緣》的影響,確實「歌牌」此一元素在本作中跟主支線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比如歌牌的某些句子能夠對應到某些角色上,以歌牌角色塑造,是非常罕見的塑造方式!
 
  但可惜的是,本作對於歌牌的刻畫不夠深入、無詳盡地介紹,我事前也沒看過任何以「歌牌」為題材的作品,使得我對歌牌劇情產生的共鳴有限。若它願意在此方面多下功夫,觀眾肯定能更好看懂劇情。但我必須感謝本作,因為若不是看了它,我也不會開始認真研究到底「歌牌」這項運動競技是甚麼、也不會認真觀看那些Youtube的比賽紀錄片。同時,也因自己身為日文學習者,對歌牌更有感覺。
 
  第二,結尾收得太亂了,這大概也是本作無法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收尾的力道與餘韻不夠強、讓人感慨不起來。愛情線部份,看預告片會以為結局有甚麼超展開、大高潮的感覺,結果我發現預告片還比正片好看,因為主要還是推理佔一半以上的劇情,愛情線的鋪陳實際還是很少的。
 
  縱雖如此,我對今年還是「滿意」的。為什麼呢?說原因前,我想先說段小故事:老實說,很早以前我就是柯南劇場版的粉絲了,每一年的劇場版我從來沒缺席過。而看在我這樣的老粉中,近幾年的劇場版不斷地走下坡的現象可說是有目共睹。靜野孔文上臺後,更是愈發愈明顯。是,雖然他一度將柯南劇場版帶上了高峰、票房年年爬升,卻也正是因他而讓柯南失去了原先的初衷。
 
  爆炸、動作戲,無一不是愈來愈誇張。縱觀靜野孔文與櫻井武晴這對組合誕生的作品──《業火的向日葵》,推理戲可說極度荒謬,《純黑的惡夢》,更是直接放棄推理了,感到不滿而要求換導演與編劇的聲音也從來沒少過(我不單指中文圈,連日本人也是一樣想法)。不知道靜野是聽到了這種要求還是怎地,今年還真的換編劇了,而且竟然還是由推理作家擔任。
 
  一開始得知竟然是推理作家擔任編劇時,我的期待可說是空前的漲潮,為什麼?因為我想到了另一部作品──《貝克街的亡靈》。論柯南劇場版,我最推崇的作品永遠都是《貝克街的亡靈》,我想它大概就是柯南的最高峰了,編劇手法之完整,並沒有神展開,故事推進卻是十分具層遞性的,實是尊重觀眾的好故事。
 
  今年,歷史的軌跡竟然又如此巧合性地重覆了。本次的編劇是推理作家大倉崇裕、亦是從未擔任過劇場版編劇。這是睽違2002年野澤尚的《貝克街的亡靈》,相隔十五年後,再次由推理作家擔任編劇。青山剛昌在今年舉辦於鳥取的粉絲座談會曾表示:「這次電影是比較純的推理,將會比前幾部劇場版的推理來得多。」原本我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看完後,我才明白了:「真的是這樣呢。」
 
  事實證明,果然這個決定又是正確的。透過我前頭描繪的故事,各位就可以知道,我怎麼會這麼高興了,因為等了這麼久、前面好幾部爛劇場版的情況,總算是出了一部能真正被歸入「推理片」的柯南了,能讓我不高興嗎?我看完電影出來後,真的很滿意。果然還是這樣最好了。
 
  就算認真挑刺,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吐槽之處,但今年真的足夠好了,甚至是部能讓我跟朋友認真討論一小時而不會想吐槽的作品,不就夠了嗎?前兩年的柯南劇場版,Lex跟瓶子都有特地製作吐槽影片,但今年我覺得就可以不用製作影片了,因為真的夠好了。雖有吐槽之處,但做影片真的就顯得多餘與牽強了。從倉木麻衣、關西、平和、東西偵探這幾點能看得出來,本片致敬《迷宮的十字路口》的意味十分濃厚,這點可能也是我對本作有特殊情懷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則是由於本作的取景地在京都,給人一種莫名心安的感覺,十分唯美,再配合本片的歌牌元素,使整片亦添加了些古風美的韻味。我原本還以為就算換編劇、但導演不換也沒用,沒想到,只是換一下居然就能差這麼多了。事實證明,換編劇是多麼重要的事。
 
  《唐紅的戀歌》,以靜野孔文從前的劇場版作為標準,已經足夠好了。據說明年的導演就不是他了,高興倒還談不上,但這點真的又讓我更期待明年柯南的表現。
 
*[從這裡開始,以下有雷]*
 
  由此,我們開始解析《唐紅的戀歌》吧──本作發生了兩件事件,一是「爆炸」、二是「矢島之死」,兩件事看似沒甚麼關聯,本作卻巧妙地將兩事件串在一起了。作案動機雖然經不起推敲,但動機還是能夠被理解的。動機緣起來自於本作的主題「歌牌」,且牽涉到幾年前的事件。
 
  在說明下面的事,我倒想先強調,本作的故事有讓我小小地驚訝,但令我驚訝的卻不是「兇手」,因為其實我在電影一開始就猜出來了,而是本案的「動機」讓我微微震驚。本案兇手是阿知波會長,他之所以引發這一切事件,動機全是為了皐月夫人。為何我驚訝,因為反差實在太大了!
 
  透過前面故事不斷地鋪墊,名頃被塑造成一名很惡質的男人、給人形象十分惡劣,是視輸贏為生死、為了贏可以不擇手段的惡人,輸的話就翻臉不認人。他甚至狂妄地向皐月會提出戰帖,輸的一方要解散,擺明是踢館的。最後當然惡人有惡報,雖然挑戰了皐月夫人,卻不敢前來,因此成了歌牌界的笑柄、此後也未見其復出。
 
  皐月夫人給我的形象則是十分端麗優雅的美人,「和風美人(わふうびじん)」是非常適合形容她的稱呼。就歌牌而言,皐月夫人亦形象風雅,似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歌牌人、如同平次母親一般。特別是,她又從事「歌牌」這項競技。通常像歌牌、中國象棋、日本將棋、圍棋等,這種帶有古風色彩的運動形象都是很內斂謙虛的,比誰風格更瀟灑,通常選手個人的品格在比賽時也會看得非常重,不像籃球、棒球、賽跑等運動一般,給人種很外向、競爭性很高的形象。
 
  古風色彩運動的比賽若到了最高境界,選手間反而不會把對手當成敵人,而是當成朋友一般,一種英雄識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就算輸了也不會怨恨,反而還會欽佩對方、並期待自己能達到和對方一樣的境界。比到後來,反而已經到了「不跟對手比、而跟自己比」的境界。就像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許銀川,他是我最崇拜的象棋選手,雖然已是棋王、已是象棋中很厲害的人了,對這點卻似乎無絲毫自滿,仍是謙虛地繼續鑽研自己的棋而不看輕敵手。
 
  但是!對,但是!實際上,畏戰的人卻不是名頃,皐月夫人的牌技也未及名頃,甚至,兩人的實力差距大得令人絕望。是的,名頃前一夜確實有來,贏的人卻是他,重點是皐月比賽用的讀歌卡自己還用過好幾次、肯定有一定記憶程度了,結果卻還是輸給名頃。之於中國象棋來說,就類似對方讓你一兩子車,結果你還輸給對方,而且你還是特級大師的感覺。實力差距不是一個檔次的。
 
  所以,皐月夫人居然才是真正的兇手,是她將名頃殺害了。
 
  我真的有驚訝,因為反差實在太大了。原本在心目中一直認定的壞人,卻是好人;原以為殺人者是阿知波,卻沒想到,外表看似端麗風雅的皐月夫人才是失去理智、並將名頃殺掉的人。這反差究竟有多麼大!而且實際上,名頃初戀的對象就是皐月夫人,正是因為她、名頃才會踏入歌牌界。
 
  之所以要不斷壓迫皐月會,亦非個人私怨,而是因為名頃的眼睛出了問題、且祇剩一年時間能玩歌牌了,為了想在最後得到愛慕之人的表揚,狗急跳牆,才會如此急躁。該夜去挑戰皐月,事實上亦非為了炫技,而是為了告訴皐月自己能贏,但在第二天的比賽當天會故意輸,既給心上人做面子、讓她高興,又有正當理由讓名頃會納入皐月會名下,讓自己的愛慕之人接管,同時解決了眼疾的問題,可說是多贏的局面。
 
  但名頃也真的傻,難道他不知道自己已被誤會得很深了嗎?而且如果我是皐月的話,明明對手能贏卻故意讓我,祇會讓我覺得被對手憐憫而感到更羞恥罷了,根本不會有絲毫高興之情。所以亦可說結果早已是必然的吧?皐月因為水平相差太多的原因、害怕明日記者會的出糗,因而殺掉了名頃。
 
  經此事後,皐月亦日漸憔悴,最後得癌咳血,病逝了。此事亦促成了阿知波的殺機,因為名頃與皐月拿了皐月會的歌牌比賽,牌留下了血的印記和自己的指紋。阿知波會長怕之後有人拿這副牌比賽時,事蹟會敗露,所以為了隱瞞這件事、以及保護妻子的名譽,先是將屍體藏在了皐月堂上,之後決定消滅證據(歌牌)而炸大樓。
 
  巧的是,紅葉師從名頃、得授盡數牌藝,兩人的風格、拿手牌都十分類似。在一次大賽上,紅葉牌的順序和師傅完全一樣,觀看錄影的矢島發現了這一點,才會被阿知波滅口。這些才是一切事件的全貌。我認為這段影響推理的故事還是很出彩的吧?最後阿知波發現了這些完全是誤會時,真的能讓人感覺到他有多麼地心痛,真的是就算憑一句「我竟鑄下了如此大錯」也無法挽回的、很沉重的大錯。
 
  另外,我對本作主支線的巧妙搭配感到很佩服。雖然主要演的是主線的推理破案劇情,支線卻也同時進行著。第一條支線是「和葉與紅葉勝負之約」這條線再拆開來就是「歌牌社廢除危機」,並在彩蛋時也記得回收這條線了,且勝負線能同時混入歌牌元素,比如和葉挑的歌牌,就是對平次的感情,並拿來做為必勝牌,成功把歌牌與角色塑造結合在一起,這種意象是很厲害的編劇手法。小蘭也挑了張屬於自己的歌牌,叉出另一條線,同樣在彩蛋時回收。
 
  「歌牌」本身也自成一線,比如皐月會與名頃會間的恩怨、歌牌競技,這條線與支線相連、也與主線相關。三者交在一起,真是享受。「紅葉執著於和葉」的事,及為何紅葉會在一開始就不斷挑釁和葉的原因,與後面的主線竟也巧妙連結了,形成前後呼應──推理主線時,第一,紅葉說「她的一切都是模仿師傅,包括拿手牌、戰鬥方式等等的」。第二,在主線中,已知了皐月會與名頃會的過去,一開始名頃不斷對皐月會施壓。看在外界眼裡,還以為名頃跟皐月會有甚麼仇恨,殊不知名頃才是最愛皐月會的人。
 
  看完這段在回想紅葉的行為後,便會突然明白為何她會不斷挑釁和葉了──不也正是基於這種心態嗎?紅葉從小問了師傅,並得到了這種回答,最後不光是牌技、連思想與處世方式也一併被承襲過來了。「挑釁和葉」僅是為了燃起她的鬥志,那時再一分高下才更有意思。小蘭還錢包時,其實就能看得出紅葉並不是真心恨著和葉了。明白了這層原因再這麼一回想,就會不禁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第二條支線是「小時之約」。事實上,在彩蛋前就有相關畫面的提示出現了,便是和葉在問平次問題時,平次回憶起了小時候玩歌牌的畫面,該畫面左邊的小女孩就是紅葉。看到那幕後,我當場就先腦補出一切了,大概是:「小時平次玩了歌牌、結果紅葉輸給她了。而且平次還是個外行,第一次打就直接冠軍。但輸了之後,平次安慰她,才會訂婚約並拉勾勾。這就是紅葉執著於平次的原因。」所以紅葉才會對和葉說:「就算是外行,我也不會手下留情的。因為我不會再重覆那時候的屈辱了……」
 
  結果,確實也與我腦補的所差無幾。不過論愛情戲碼,平和終究還是重點與看點。這段戀情在最後騎機車逃出時,平次說出「在很重要的話跟妳說之前,我都不能死」後,算是滿有進展的。但想想卻也有些悵然,因為本作雖是平和的高峰、卻也是最後的高峰了。
 
  該誇的也誇完了。接著不免俗地,我還是要吐槽一些事。沒辦法,要誇它的好、就必須連它的壞也一同評進去。記得我前頭說過一句話嗎?「雖然經不起推敲,但還是能夠被理解的。」但現在,我便是要仔細推敲了。
 
  第一,「動機」的漏洞,阿知波會長是為了銷毀歌牌而讓電視台爆炸,動機當然是能理解的,但仔細想想,只是為了毀掉一副歌牌就直接把大樓炸掉,必要性是不是有待商榷?
 
  第二,平次與紅葉的那張拉勾勾的照片,喂,它到底是怎麼被拍下來的呀?到底有誰會特地把那種照片紀錄下來啊?
 
  第三,歷往萬年吐槽梗還是沒變,比如爆炸梗、違反物理梗、柯南不科學的背帶和足球。在靜野的世界裡,好像柯南一天不爆炸他心情就不愉快一天似地,不過因為動作場面的收斂換來劇情的提升,我心情不錯,所以是以一種「在意但不糾結」的心情看待今年的爆炸的,況且好容易買票進去看了,大銀幕大音效的爽度還是很重要的。
 
  違反物理梗,比如開場柯南的滑雷達、滑板飛天、平次媲美奧運選手的跳躍、平次摩托車飛天,刺激歸刺激,但因為早知道他們是主角,因此少了很多懸念、一點緊張感也沒有。製作組真的不怕牛頓掀棺材嗎?我真心覺得下次可以考慮請一名物理老師當動作指導與顧問,情況絕對改善很多。
 
  接著第四,本作最大槽點,黑科技梗:柯南把兩種照片都給了小哀,第一張照片只有一張頭像而已,到底小哀是怎麼查出來的?線索這麼少的情況下,而且照片還不是電子檔的喔。好吧,現代科技可能真的做得到了,但那幾張血印的照片真的太誇張了,還是軟體直接下去分析。
 
  哇,這種技術可以大賺一筆了吧?對人類的進步絕對是推進一步,肯定超賺的,阿笠博士怎麼還窮成這樣?其他小地方讓人有得吐槽就算了,怎麼偏偏就在這種節骨眼出大紕漏?這段一出問題,後面推理不就全被推翻了嗎?可謂失敗之處。
 
  其他便是一些很小的吐槽點,小到講出來會顯得雞毛蒜皮,比如小物件、人物動作、一兩句臺詞的小細節,便會讓人感覺不夠細膩。但好玩的是,又有很多是其他作品不會注意的小細節、本作卻注意到了,比如當時小蘭欲將紅葉的錢包還給她,要是我是紅葉,我就會想:「妳把錢包還給我時,應該看過裡面的東西了吧?不然要怎麼還給我?」隨即想:「罷了,反正這種細節也沒人注意。」結果小蘭下一秒居然真的說出了我心裡正在想的、一模一樣的句子。
 
  第五,結尾亂得一蹋糊塗。大概是從柯南與平次發現真相開始,走向便愈來愈混亂,一下飛車、推理、爆炸、滅火、逃出、又飛車,全部一塊兒塞在最後的幾分鐘演出。推理我還能勉強跟上,但動作戲簡直看得我一蹋糊塗,一點也跟不上節奏。是不是現實面的製作趕工之故呢?場面極其混亂,爆炸爆到我看不清局面,音樂、音效也弄得亂轟轟的。
 
  收尾部份,也完全沒有大場面的感覺,「和葉、紅葉、平次三角戀之淒美結局」的美好想像也落差太大,不會有「啊,這裡是全片最高潮刺激的結尾」的感覺。我以為這次的故事會圍繞著大岡紅葉與平次兩人的過往點滴,大結局也會與此有極大關聯,紅葉的戲份應該會佔很多,卻沒想到期望全落空。紅葉的戲份頂多是在關於歌牌的場景出現、挑釁和葉,便沒了,存在感之稀薄,跟看到海報的想像完全不同。
 
  與平次之間也未擦出多大的愛情火花,平次提到她的次數甚至能用一隻手數出來,平紅線也祇是斷斷續續地出現,最後以彩蛋的形式回收罷了,充其量也只能說支線(甚至未及)的程度吧?但因為結尾ED的唯美,我就原諒這件事好了。彩蛋記得看,因為不看還真不知道紅葉跟平次最後的結果是甚麼,畢竟這也算是此次的看點吧?看了才知道,原來這齣「戀歌」完全是一場誤會。
 
  第六,故事太好猜了。印象很深刻的是,看到劇情對「皐月堂」如此鉅細靡遺地介紹時,我腦中頓時浮現了一個想法:「會不會等下那裡要爆炸?」再看到重要的關鍵人物全聚集到了上面時,我就確定了:「嗯,沒準了,它會爆炸,」結果就真的爆炸。
 
  另外,兇手也在一開始便被我猜出了,我也不曉得為什麼,當時的直覺就是這麼猜到了。原因可能是,我腦中一直在跟故事跑,當爆炸案發生時,我根據一些鏡頭的提示,先假設兇手的動機是「毀掉歌牌」。事實證明,我還真的想對了。再來範圍也很小,因為兇手不外乎就是已知人物,主角群自然不可能,剩下的人也沒多少了。場景轉到醫院,出現了最重要的一幕:當時會長道:「既然歌牌沒了,比賽也就辦不成了吧?」結果紅葉說歌牌救到了,會長的反應超驚訝:「救到了嗎?真的救到了嗎?」
 
  我靠,這麼誇張的反應?還連問好幾次,那一刻我腦中就直接鎖定:「好,就你了,你就是兇手。」結果我確實猜對了。猜到後,雖然減少了些樂趣,但好處是我可以站在高處,用更全面、更大局觀的眼光看待整體故事,而不會因為要邊看邊猜劇情而困在故事中。你也能在邊看的途中、邊依照自己的假設對照,若劇情的發展還真的跟你的假設一樣,就會非常有成就感。如此一來,甚至也無須再看第二遍,就能完全掌握故事全貌了。
 
  整體而言,不求甚解,盡可滿意。
 
【上一期: 《月色真美》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評論,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化與不安,稚嫩而又令人眩目的青春期之戀──總評《月色真美》】
.《月がきれい》 [9.5 / 10分](全12集)
 
【邊看邊聽本曲,配合此氛圍,下文開始】
 
「《月がきれい》的作品定位」的異話
[全劇透]
  我看到許多人在評價在《月がきれい》時,評語都是「好甜,很開心」、「很久沒看過這麼甜的愛情番了」。但我不能完全同意這些評語,為什麼?單看前期的話,我也會以為《月がきれい》是部甜番,因為沒有任何胃痛的劇情發生,可後期就能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以第九集為例,這一對情侶產生了第一次衝突:因為看到比良對小茜示好,小太郎吃醋了,並整夜對小茜不加理睬;本該是美好而甜蜜的一夜,卻因為這起事件而毀了。小茜痛心疾首地痛哭──任何人的言語傷害固然都是痛的,但來自心上人的刺傷,就算祇是冷漠,卻比上千言萬語的痛罵都還來得刺痛。
 
  以第十集為例,這一對情侶面對的課題是「離別」,換句話說,他們「感情的存續遭到挑戰」;而我們能發現,《月がきれい》的後期幾乎把精神全部投放在了刻畫這層關係上,具體的劇情表現包括:小太郎的小說寫不好,別家編輯告訴自己並沒有此天分、本擬兩人要一直在一起,但小茜卻卻因父親工作緣故,要搬家到遠方了,兩人很可能便如此拆散,甚至一去不回──因為太多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遠距離戀愛」的下場,十之八九都不是太好的結果。
 
  更雪上加霜的是,兩人又面臨即將到來的「畢業」──這也是我覺得《月がきれい》難能可貴的地方。基本上在任何動畫中,「上課」只是活在臺詞裡的事物而已,但換成了本作,它卻真正成為了左右男女主角感情與內心世界的重大元素、是它們實際要解決的問題──之後再雪上加霜,因為千夏又對小太郎告白,兩人又鬧不合。又會因這些事,而滾雪球地更加鬧不合。甚至於,兩人成為情侶後,第一次沒能用LINE談上話、第一次不敢聊LINE。內憂外患之下,他們的愛情面臨著最大的課題與挑戰。
 
  這些便會使得,其實在最後一集之前、在這部作品中,我真的都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甚至覺得兩人可能便就此散了。其揪心程度,讓我胃痛得團團轉的指數,不下於當時《你所期望的永遠》帶給我的強烈精神打擊。看得我一直搥地板:「啊,到底在幹什麼?」兩人在劇內的痛苦,讓劇外的我也看得很痛苦。
 
  那麼《月がきれい》是部胃痛番嗎?其實還真的十分接近,因為花在解決「愛情的困難」的集數與時間太多了,使得甜的劇情不但看不夠,還使人極度胃痛。但仍是錯。為什麼?
 
  以《你所期望的永遠》為例,看該作時會胃痛、會糾心於整個劇情中,但我糾心的事物卻並非愛情本身,而是偏向眾人物的「行為」。讓我苦惱的、把我逼瘋的,都祇是人物一連串的犯錯。但在《月がきれい》中,似乎沒有甚麼人犯錯過,小太郎與小茜兩人,縱然使我糾心,卻沒有任何一方是錯的。他們祇是在愛情世界中飄浮不定的孤舟人罷了,每人都被「愛情」這雙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縱著、主宰著,一切祇為愛情事物的犧牲品罷了,沒有人有錯的。很多人罵千夏、討厭她「婊」的行為,但站在某個角度來說,千夏只是勇於追逐自己的愛情而已,每個人都有追逐愛情的權利。是的,可以討厭她,但她不會是錯的,一切僅僅祇能怪罪於愛情而已。
 
  《月がきれい》其實只是忠實地把「愛情」的風貌與起落盡數展現在作品當中罷了,且這是無關於「兩名女主角間的選擇」,而是「愛情的磨合」,所以我認為不該被定位成「胃痛番」,反而正因為這點,證明了它是「實質意義的愛情番」。甚麼又是「實質意義的愛情番」?下文續談:
 
  「所以《月がきれい》到底是甚麼番?」我認為,它是部愛情番。
 
  或許聽似胡鬧,因為答案不是就回歸原來了嗎?不對,現在我這「愛情番」的詞彙,跟主流的理解並不全然相同。《月がきれい》不是字面的「愛情番」,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番」。回過頭想,愛情是甚麼?我認為,「愛情」應該是更「確切」的事物。
 
  以《好想告訴你》為例,該作是我的用詞中,所謂的「主流定義下的愛情番」,但我顯然沒看出該作刻畫出「愛情」的複雜,它更像種人際互動往來的相處過程,但對象換成了男女。《君届》提到的困難不是「交往的困難」、而是「暗戀的困難」,但同為愛情番,我認為前者的意義是更重要的。《君届》並未真正掌握到「愛情」的精髓、它沒讓我懂「原來愛情更是種被上升到感性層次、難以言喻的事物」的道理,該作的愛情似乎是能夠以理性解釋的。

  具體而言,《月がきれい》的「交往的困難」又在何處體現?「以《你所期望的永遠》為例」的該段所有文字其實就是了。此外,必須指出一事實:大多數人看愛情番,關注的焦點其實無非都只希望男女趕快進展關係,然而卻忽略了雙方交往過程中的內心變化──尤其是疲憊!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方挫折,比如同學間的風言風語、友人的眼光,因此光是獨處就受制許多,或者正因太在意對方而害怕做出拖累對方的事。這些都使得小太郎與小茜非常疲憊,我想初戀的樣貌就是如此的。
 
  《月がきれい》的價值便在於,它能夠不受到愛情劇公式化的荼毒並將這一點刻畫出來;不同於爆米花式愛情劇將愛情看作一種手段利用而已──在我看來,那些作品的男主與其說他在愛情間掙扎、不如說他只是因選擇而掙扎、並透過此左右觀眾的內心罷了,但《月がきれい》壓根兒沒有選擇的問題,從一開始小太郎與小茜的心就是連成一塊的,可是為何它還能影響觀眾的心?──它更注重刻畫於告白成功後的愛情究竟會以甚麼形式發展?夾在這其中的男女彼此又該如何磨合?雖然看似簡單,實際卻也付出了極高的代價。這才是愛情。
 
  而且慶幸的是,這些衝突都有得到解套。以第十集為例,兩人也是破冰了,甚至還有了第二次的接吻。畫面的表現張力十足,小茜瞬間變得好有女人味,嬌羞而臉變得紅撲撲的模樣太可愛了!難怪小太郎會臉紅成那樣,因為自己的女朋友如此可愛,簡直直擊內心。以最後一集為例,在本文的[論《月がきれい》最後一集]一節,包括小茜的不安獲得了解決、最浪漫的意象收尾、兩人終成眷屬等等,已談得甚多,便不多贅述。
 
  所以我說《月がきれい》是愛情番,而且是「實質意義的愛情番」,與主流意識的「愛情番」有著微妙的差距,因為它刻畫的愛情,不是轟轟烈烈的激情、不是淒美動人的絕情,形式不熱鬧、不史詩、不胃痛,僅僅是隔著好幾層霧的摸索,最後的長相廝守罷了
 
 
論《月がきれい》最後一集
 
  看完最後一集後,我當時心情的複雜程度是難以估計的,要正確理解這些情緒是非常困難的事,我嘗試以我的理解說明:當時正值故事尾聲的時候了,我的心情因小茜不安情緒的爆發而幾乎墜入谷底,因為情人的離別,情思的纏綿是難以想像的。我這個觀眾看得特別急、特別痛心,因為其實小太郎和小茜兩人都是心知肚明的,知道雙方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的情人,可是太多的因素來臨,分離、升學、千夏的告白,每一次無疑都在小茜的內心添了一層負擔,因而蒙蔽了他們的雙眼。
 
  有人吐槽:「不理解女主的淚點,『被告白』沒有特意提的必要吧?」我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對,被告白確實沒有提出的必要,但當時哭的重點根本不在於小太郎被告白,它祇是眾多元素的其中之一而已,真正的情緒累積早已在之前就開始了,「小太郎被告白」祇是導火線、祇是剛好在那個時候爆發而已。
 
  母親說過「小太郎不懂女人心」,所以很理所當然地,當時小太郎不懂小茜的想法,不知該如何安撫小茜的情緒,甚至連一句「我喜歡你」也無法當面說出,然而小茜也沒有責備他,祇能邊痛哭邊給了小太郎最後的一吻,就突然地跑離了。這則事件發生的原因,在於雙方都太過年輕,彼此都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當下的解決方法,因此雙方的不安都無法被解決。
 
  小茜跑走後的每聲哭泣,聲聲都在重擊著我的心,最後一集極度低靡沉重的氛圍令我的心十分絞痛。當時茫然的小太郎無法給小茜一個回答,他只能在無助的情況下,繼續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將兩人共築的記憶轉化成故事寫下。
 
  這就是為何我看到「小茜看到小太郎寫的小說」的情結會如此感動的理由──是,小太郎是不懂女人心、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他只有一句話要說,就是他的愛意絕對不會變、他最喜歡的人永遠是小茜。可能這句話在小茜的當面講,她還是安心不下來,因為無法確認小太郎真實的想法,但就正因為是瞞著小茜寫下的文字,那句「すっと、大好きだ(永遠喜歡著妳)」才顯得更真實、更純淨。小茜無非就是想確認這一點罷了,畢竟她的不安也是因為她不懂小太郎的想法,總是害怕著自己給小太郎添麻煩、害怕兩人身處異地總有一天會分手,陷入極度的不安旋渦中。
 
  劇中又引了一段太宰治《新哈姆雷特》的話:
 
怒涛に飛び込む思いで愛の言葉を叫ぶところに、愛の実体があるのだ。
(抱著如同飛入風口浪尖的決心大聲疾呼著愛的言語,才會體現出愛的實體)
 
我不知道小太郎有沒有正確理解那段話,但上述分析,此句話的真意應該也很明白了──為何對方還安心不下?因為未掌握愛的實體,就算當面說「我愛妳」還是沒有實感,直到了你願意做出犧牲、願意抱著如同飛入風口浪尖的決心,決意衝到了鐵軌邊,大聲疾呼著愛的言語:「大好きだ!(最喜歡妳)」愛的實體才會體現,意思是對方才會安心,因為這種行為才能表達你最真實的想法。
 
  所以為何小太郎引完這句話、衝到一半本來想發LINE,突然說了句「不對」又放棄了?原因也是在於此。有些事不照做,它是不會成功的。
 
  我想最後那句「大好きだ」除了喊給小茜聽、更是小太郎喊給自己聽的。再配合上「月がきれい」同名曲的渲染下,我的情感被爆發到最高點。看完最後一集的當下,我滿腦子都在迴響著這首「月がきれい」的旋律,連過了一天後都還一直在迴響著。其中,副歌的:
 

いつもどうしていいのかわからなかった
君への想いはこぼれるほどあるのに
つないだ右手もぎこちないキスも
それだけがこの世界の全てだった

究竟怎麼做才是對的呢?一直對此感到不知所措
明明對你的思念是如此地流不停歇
牽著的右手也好、笨拙的吻也好
僅僅那樣,便彷彿是我的全世界了。

  這四句是整曲中我最有感覺的歌詞。當你看完整部動畫後,再回頭去看該曲副歌歌詞的每個文字,真的會像觸發甚麼開關一樣、讓你腦中的回憶突然奔洩而出,腦海突然有了畫面,因為副歌的歌詞彷彿就是小太郎與小茜愛情的寫照,「つないだ右手、ぎこちないキス」這兩句話尤為傳神
 
  其實我本來並不喜歡這首歌,卻因為最後一集劇情的昇華,讓我突然愛上這首歌了。最後,小太郎與小茜不但沒有分手,還真的結成了婚、成了夫婦,原本我的心情因小茜而不安,但是也因這兩人最後一幕唯美的愛情而讓心情被安撫了。看在我的眼裡,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最後一集的最後兩句臺詞:
 
好きな人が、自分を好きになってくれるなんて、奇跡だと思った。
(譯:我的意中人竟能喜歡上我,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奇跡。)
 
我想,兩句話代表了一件事──「愛情最完美的形式」,正是有如此美麗眩目的愛情,才有故事性、才有可看的價值、才有今天的《月色真美》。它就是一切的開端。這就是本作的價值,比起挑刺,我更愛著它的理想性、愛著小太郎與小茜間最完美的戀愛形式、愛著這青春又眩目、時不時臉紅心跳與青澀的初戀物語。
 
  這時再看一遍那兩句話,你就會覺得那真是對本作最好的詮釋了。同時在劇內,該兩句話透過小太郎與小茜一答一對的獨白方式呈現,是最高的意象表現,也是最浪漫的道別情語。整個故事在如此文藝的氛圍下、被夕陽染黃的絢爛黃昏裡、兩人眼框泛淚中,電車遠遠駛去,落幕。心情萬般感慨。
 
  這種愛情以現實來看當然是很虛的、讓人感覺如此地不切實際,但我想就是因為初戀是如此地難、遠距離戀愛亦難,所以我們才更希望看到小太郎與小茜有個好結果不是嗎?這已然是最好的結局了,尤其更妙的點在於,之前的每集ED都會有LINE的圖,原本單看紀錄不知道意義何在,但配上了圖、再有之前的所有故事鋪墊後,一切都不一樣了,真的串起來了,然而這同時也宣告:「再也回不去了,我再也看不到中間的過程了。」
 
 
回憶《月がきれい》告白之時
 
  播映結束的那刻,我緩緩地抬頭盯著天花板,開始回想起一些事:「若不是當初小太郎的告白,就不會有這段愛情了吧?」同樣地,若非小茜那具有唯美意象的接受告白,這對情侶就不會誕生了吧?中間有過甜蜜、心動、困難、痛苦、嫉妒,但最後也是結成眷屬了。看完動畫後,再回頭看第一集小太郎跟小茜還如此青澀的模樣,真的十分讓人感慨:「原來已經走得那麼遠了啊!」遙想當初第三集之時: 
 
つき、
つき?本当、つききれい!
つき、合って。
 
  若懂得些許日文,看到這種「つき」的雙關對白臺詞,真會不禁淺淺一笑。接著再看更具文藝性的第四集。如果說第三集是拋出一個「詰問」,那麼第四集就是其之「答覆」。在該集中,感情表現依然非常到位。畢業旅行時,時時刻刻惦記著心上人的那份心情,有很重的現實感。所謂「文藝」者,是本集使用到了「化用意象」的編劇手法,使得觀看層次提高一層。
 
  它以「雨」表現出人物們的心境轉折──「驟雨紛至」,便象徵著小太郎與小茜心中的陰霾,感情降到冰點,甚至一度令我以為此次小太郎肯定搞砸了,但是最後卻急轉直下:「小茜接受告白。」接受的同時,畫面的大雨跟著停了,轉而是太陽探出頭的鏡頭,便是以「暴雨後的雨過天青」象徵小太郎走出困境後的勝利與告白成功。
 
  我想這也正是為何該集會以「通り雨」(驟雨)為題了。兩人確認交往的過程太有文學感了,身為文學人,真羨慕怎麼能有如此具美學的交往吶!當小茜答應時,她不是直接「我答應,我們交往吧!」而是用一種極文藝,拐彎抹角的方式說:「想多說一點話。」小太郎擁有細膩的文學思緒,所以才能感知,並問道:「這是答覆嗎?」小茜點點頭。
 
  你會突然明白為什麼不說直接說「我愛你」而是「月色真美」,因為無言語的愛情境界才是最高超的,「想以這種具文學藝術的方式刻畫愛情」這可能就是本作以此為題的真意了。一幕幕回憶不斷地在我腦海飛過,追番時,我總覺得這部愛情劇是能無限地演下去的,然而最後播到了結為夫妻時,我才意識到,這一切還是結束了。
 
 
《月がきれい》的「樸實」與「含蓄」
 
  《月がきれい》之所以影響人如此大的秘密,跟貫穿全劇的「樸實」與「含蓄」有很大的關係。此二元素加進愛情劇裡,會令作品更有真實感、更加容易令觀眾將心帶入劇情中。
 
  第一集就能發現岸誠二使用了非常大量的鏡頭語言──比起臺詞,若作品更著重的是它的鏡頭,就說明該作是較為相對「含蓄」的,因為人心的感性層面比起言語,用其他方式更能表達出其深層──能很明顯地看出,本作想要走的是「含蓄之美」的風格,乃至於女主角水野茜的人設造型也是為了增強本作的「含蓄」,十分地樸素。畫面風格亦然,本作的畫風不走目前較為主流的「萌系畫風」,而是較為少見的「樸素寫實畫風」、畫面風格較為簡約,角色的頭髮都是正常髮色。
 
  以第二集為例,在刻畫小太郎的表現時,鏡頭語言本身便已不帶旁白地/清楚地拍下一切。從鏡頭我們看見了小太郎對肉體的在意與小心動──當他看見小茜跑步時,不禁往一些遐想部位看過去,並臉紅了。透過這種「肉體」的表現,帶出「激情」的愛情元素。
 
  我們看見了小太郎的嫉妒、逞快表現──當他看見小茜正與比良開心地搭話時,雖然還未確定自己心中的情感,卻有些在意、甚至嫉妒,此舉動體現在小太郎跑步時的反應,雖然自己跑步不快,但一看到對手是和自己在意的人聊得很開心的男性時,就會不自覺地產生出一種競爭意識,結果卻因跑得太急而摔跤了。

  我們也看見了小太郎企圖尋找失物,引起對方注意的行為──有時人就是不自覺地想為喜歡的對方付出或引起她的注意;我們看到了小太郎跟未有交集、卻又在意的小茜聊天的時候,暗自竊喜的模樣。
 
  以「場景」的角度而言,轉場時,漂亮的過渡鏡頭、對細節一絲不苟的追求,亦使本作營造出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感。極其樸素的場景、極其樸素的情節。
 
  「樸實」還體現在了在劇情的人物互動上,包括家人間的互動、朋友間的打鬧都非常真實。以第一集為例,在描寫素不相識的男女微妙的互動關係跟尷尬描寫得很真實:明明彼此素不相識,沒打過甚麼交道,第一次見面,卻相遇同一餐廳,明明都認識,卻又沒說過話,關係不陌生卻也不熟悉,彼此間又隔著一段走道,思考著該不該打招呼,怕對方感到奇怪或聽不見、視而不見又未免冷漠,明明兩個人已經看到對方了,就是尷尬!
 
  同時也因為家人跟對方都在場的關係,也不知道該以甚麼情緒面對現在的狀況,同樣也不敢再像對家人時那麼大刺刺了,吃飯不敢吃太多、喝飲料時為了裝成熟而從碳酸飲料改成了咖啡;明明素不相識,卻會莫名地在意起對方,而卻又與「一見鍾情」有段距離。利用這種劇情巧妙地抓住了觀眾的「尷尬情結」,是種相互吸引又不敢靠近的感覺,青春期的男女應該就是這樣的。
 
  這種朦朧而青澀的關係與距離很難表達,但《月がきれい》卻很好地達成了它的任務。風格與基調平實而又純粹,像是九十年代的純情校園戀曲作品的感覺。這就是我說的「感性」層次難以表達的高難度,只有看了作品能懂,但我說出這句話的同時,也就代表這部作品成功了,它已經把男女那「幽微」的情緒、思春期心中所想的事平實地刻畫出來了,且不像其他愛情作品中總帶了那麼點理想成份在,表現得十分樸實,實在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要駕馭像《月がきれい》這種走含蓄路線的作品是很困難的。比起理性、感性的描寫是作品中難度最高的,此類型的作品需要的是一種「文學感」,非簡單粗暴打打殺殺的動畫如此單純,必須更著重於角色內心大量的意識流語言,描寫與雕刻上絕對不能馬虎,作品的氛圍需要十分細心地培養出來。而這部作品做到了。
 
對《月がきれい》的抒情
 
  前文當中,我已盡量地對《月がきれい》不抱感情地評述,但最後的部份,我想留給我對這部偉大作品的抒情與追憶:
 
  其實當初看完《月がきれい》之後,我突然不會說話了、也忘記怎麼寫字了。或許是生平第一次,我連怎麼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那般形式,都全忘記了。追本作的這幾夜,就好似坐雲霄飛車般,帶給了我好多情緒的體驗,我那內心激烈的感性變化、單以文字描述是難以想像的,但我可以粗略地用分數表示感受程度。過去,我給《進巨》打了9分,現在,我給這部打9.5分,然而它在我心中的感性層次,已然不是用分數就能估計的了。我祇能說:「此生能看到這部作品,真的太好了。」
 
  我感覺快要窒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坐在椅子上沉思了很久。一切都是這麼地快,讓我措手不及。我究竟該以甚麼情緒來面對這部動畫呢?或許是高興與甜蜜吧?但我又十分地難受、傷心。我想我得到答案了,我對本作的心情之所以難以言喻,就是太多的情緒交雜在我的心中、我不知該如何去解釋它。就像紅色、藍色、黃色、黑色,個別都能說出它們的名字,但一旦你將四種顏色全混在一起,它就會變成難以言喻的事物。沒錯,它是顏色的其中一種形式,但並沒有具體的詞彙定義它。
 
  短期之內,我想我不會再碰這部動畫了。不是嫌棄它,是因為這段期間,我看得太難受。看這部動畫時的我就像快溺死了一樣,我需要多次的暫停,讓我大喘幾口氣。我無法安定地躺在床上,因為劇烈的心跳令我躺得很痛苦。或許有人會認為我的表達方式過於誇張,但這些話均是出於真實情況:除了前兩集外,每一集我都看得心臟不停地狂跳、氣喘如牛,不停地大口吸氣吐氣,想透過用力換氣的行為將心中的壓力與狂躁不安導致的過度興奮給消除。
 
  《月がきれい》在我心中,就是有著這種程度的情緒渲染力,也可能是我迄今以來遇到的最具代入感的動畫。它當然是一部很偉大的作品,可同時很諷刺的是,縱然我給它很高分,我卻再也沒有勇氣去回顧它了。
 
  第一是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出於對它的愛,在每新的一集推出前,我就早已把舊的一集來回看了六、七遍看熟了,所有故事都已牢記在我的腦袋中;第二是因為看《月がきれい》的觀影過程太劇烈,近期之內我恐怕無法再承受第二次了。但它依然偉大,因為形式是不同的。
 
  若是偉大的日常番,我自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顧,因為看的過程心情很愉悅,自然會很樂意重看它好幾遍;不過若是偉大的劇情番,由於它影響人心的力量太強大了,倘若情緒影響是正面的也就罷了,但若是負面的,近期內我真的無法正視它了。
 
  就算動畫結束了,其實我好想再見到一次小太郎與小茜他們。是,「結為連理、結婚生子」對作品本身或許是最好的結果,可是在我們這些觀眾的心中,它卻不會被劃定為唯一的道路,我們肯定還想再看更多的!想繼續看小太郎與小茜他們甜蜜、接吻、擁抱、嬌羞。
 
  那也是為何看完這部後,我內心如此地痛苦的原因吧?一切都來得太快,在前面產生的低靡氛圍都還未盡數散去時,故事立刻就來到了後日談。是,幸福歸幸福,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我心中的痛、內心的糾結卻還未被撫平呀!單單一張圖片是滿足不了我的,我想要的是像第十集那樣,雖然該集也是一貫的極低沉氛圍,但最後僅僅是透過小茜的主動一吻,痛苦就全掃平了。
 
  我想看到的是更多一堆讓人心跳不止、怦然心動的畫面、祇是極度希望這些故事能有後續。追番這期間以來,每一集我都期待著小太郎與小茜的愛情,看著他們接吻、約會、小茜主動擁吻,每一集都看得我不斷在床上打滾,心情甜得激動不已,並產生了更多的期待。在完結之前,我一直以為,我還能看到更多的甜戲。
 
  這種期待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循環,令我對這部作品產生了空前的喜愛與代入感──然而,期望就像爬樹一樣,你爬得愈高、摔得就愈慘──而且這棵樹你還不得不摔,因為「番」就是總有一天會完結的事物、事情終究會結束。完結就像夢醒時分一般,甚麼也沒了,故事結束了,小太郎和小茜他們走了,故事再也沒有了,離我而去了。
 
  我想再見到他們,但卻也見不到了。這對曾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瀾的情侶,我終歸看不到他們了、他們已在故事中永遠地完結了。我感到很意外,一點也未察覺「這一季要結束了」,我彷彿還置身在過去的時間一般,小太郎跟小茜告白似乎還只是前不久的事。但我們終究沒法看到他們像片尾的聊LINE一樣相處得如此自然的時期是甚麼樣子、終究沒法看到更多他們甜蜜的樣子,心中莫名地一股悲情湧上心頭。一想及此,我就突然全身發軟無力、感覺幹勁都沒了。
 
  又或者遊樂園那一集,小茜提到了:「下次再來吧。就我們兩人。」結果,仍然沒有去成。雖然我是懂的、我是知道的,每部動畫都是這樣,這種性質的臺詞都只是順便帶過的而已,可是岸誠不知道的是,我是真的在意這句話很久了。「一輩子再也補不上的遊樂園篇」一想及此,我的心更痛。感覺真的少了甚麼。
 
  究竟是甚麼力量能夠使我對一部僅僅十二集的番產生感情呢?究竟為何一部如此理想的動畫可以有如此代入感呢?答案就正是因為「理想」──不得不承認,小太郎與小茜之間的愛情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戀愛,它深刻地將初戀最原本的樣子呈現出來,於是我才會更希望看到更多讓人心跳加速的畫面。到現在我也想像不了世上有如此美好的愛情,可是一切卻又如此真實。
 
  更特別的是,在現實,我們看「小太郎與小茜結為夫妻」很可能僅限於此項結果而已,但本片讓我們瞭解了兩人在結婚之前,是如何相遇、告白、相戀、相知、牽手、約會、接吻、分離,最後重逢的,中間的波折極具故事性,更添加了真實感。
 
  有時想想,會不會使我痛苦的並不是劇情,而是痛苦故事結束的本身呢?痛苦於沒辦法再看到這個故事了、沒辦法再見到小太郎跟小茜他們放閃了,想想,我心中真的惆悵得快窒息了。這種愁緒在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或許如此單看文字表現會很難懂我說的「久久不散」到甚麼程度,它是到了我一個晚上不斷地狂看Youtube的搞笑影片、都無法有效抑制這種愁緒的擴散,甚至讓我當晚失眠,天都亮了還睡不著的程度。
 
  我已經有太久沒感受過這感覺,讓我想哭的、讓我心跳加速的、讓我看得快要窒息的、唯一一次我沒辦法好好躺在床上看一部番的,就非《月がきれい》莫屬了。
 
結語
 
  我最為《月がきれい》感到可惜的,在於它在MAL上祇得了第161名。甚至這麼說吧,許多人談到本作時,祇是輕描淡寫地提過去而已,似乎無人看出它真正的價值之處,但很顯然的,它的價值不祇於此才對,所以我想透過這篇文章、盡我一人綿薄之力向世人告知一件事:在你們不經意間,在眾春番中一部神作已悄悄地誕生了。
 
  甚至《月がきれい》可說是近來難得一見的清流,它的步調乃至氛圍,許多番都有「公式」、都會受到一些流行性元素的荼毒,但本作是完全超脫於這些元素外的作品。不會有不知所云的超展開發生、不會有刻意賺人熱淚的狗血劇情演出,一切的一切,只為了作出一部好的故事服務。對於如此良心滿溢的動畫來說,我認為不寫它不行。
 
  我認為它儼然攻下了今年我心中的第一寶座。最後我只想說:我極為崇拜這部作品。它會不會比其他作品好?這我不敢保證,可是它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我看過這麼多作品以來從來沒有像看它的時候一樣有這般多重層次的複雜情緒。
 
  無論它比不比得過其他作品,《月がきれい》都值得你嘗試一下。擔心《月がきれい》劇情質量的問題是無須的,因為實在是少有動畫能在把握節奏感方面穠纖有度到像本作這樣的地步。一般觀影時,作品精彩或好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能在看的過程中都沒有想看進度條的意思,而是不斷地被劇情所吸引而看下去。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 《月色真美》,請點個喜歡分享
 
 
 
 
後記:
  大致讓你們知道一下、一次戀愛都沒談過的人是怎麼看這部作品的。至此,我的所有春番總評就結束了。17春番在我的追番經歷中,是追得最舒服的一季,自己追到的每部作品質量都很高。真的是很棒的一次體驗。順便說一句,我對《月色真美》的悲傷,過了兩天才消除不少。
 
  本文是迄今我發表的文章中,文字量最大的一篇,所以我這裡提供下看文的方向,簡單來講就是懶人包。大致就四點而已:作品總評、各集分評、作品追思、議題回應。您覺得有過於冗贅的地方,請告訴我,我有可能會參考你的建議。可能有些文字你看過了,沒錯,我把當時第一集寫的文字也修改並編了進來。
 
  最後,有一點我真的要吐槽:這部動畫真的很像LINE的大型廣告……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吐槽之後:論「看《情色漫畫老師》真正該注意的事」】
.《エロマンガ先生》 [7 / 10分](全12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有劇透]
  事實上,無論《エロマンガ先生》的劇情邏輯性如何,至少,我對它都還是存有一份情懷在的。在追本作的期間,老實說吧,它可能是我這季、甚至是追番以來,觀影期待度最高的一部。若有人問我放鬆時該看甚麼,我的其中一部推薦一定會有本作的身影。我認為在評價本作前,必須先清楚定位評論的「角度」、先清楚定義究竟《エロマンガ先生》是甚麼類型的作品,如此,才可以進行下面的評價。
 
  在第一集與第三集之間,我有去頻繁地追蹤關於本作的留言評價,而我看到了某些留言會很極端地貶低《情》這部動畫,他們持的理由是「劇情不合邏輯、人物動機與關係均非常奇怪」。會做出這種評價的人,就是把本作定位成「劇情番」的人。
 
  確實,我不會反對這群人的話,因為他們說得沒有錯,本作的劇情邏輯真的是漏洞百出。首先,我覺得本作是刻意犧牲劇情深度而不斷在宅向要素上精進的,就連伏見司在動畫化的要求上,也都強烈要求以「萌」為第一考量(請參閱),因此在劇情上,因為藏有許多福利與宅圈要素,老實說本作真的很適合已有一定動畫閱歷的宅眾觀看。但犧牲劇情深度的後果,就是許多劇情硬傷也在放送的過程中不斷地一一浮現出來。
 
  最明顯的地方就在於,在本作裡,「寫小說」就像是「玩遊戲」一般的存在一樣。一般故事中出現「創作」這樣的題材時,都滿有新鮮感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白箱》了。雖然本作也出現了,我卻感受不到任何新鮮感,因為簡直跟兒戲沒兩樣。
 
  比如妖精跟正宗之間的「小說對決」,當兩人彼此宣戰時,我一度有種「料理對決」的錯覺、搞得小說像是說寫就寫一樣。真正有創作過的人都知道,創作並非兒戲,而是更需要被鄭重對待的事物,但妖精跟正宗把「寫小說」這事兒掛在嘴邊的輕描淡寫的程度,就跟作菜一樣簡單似地。
 
  妖精就更厲害了,看到自己已經輸給正宗,一言不合就把整本小說原稿全毀掉、連底稿都不留。這事情是絕對不可能在現實發生的,絕對不會有這種笨到明明知道自己的作品能賣錢、還能拿來用,卻直接把作品銷毀的作家。
 
  所以我才說嘛,這難道不兒戲嗎?這種人作品會大賣?祇有被設定好的世界才有可能發生。還有「學生作家」也是我詬病的點。我不是說沒有這種人,但本作中這種人出現的頻率簡直多得出奇,搞得像是日本的作家都祇剩國高中生似地。
 
  作家這種職業是需要很細膩的生活觀察力、豐富的思維、一定的知識背景與成熟的心態才得以勝任的,通常很少學生作家的原因,都是因為對中學生而言,他們涉世未深、心態難以成熟,筆下寫出之物自然亦難有作為,動不動就會寫出一堆中二的內容。
 
  憑妖精跟正宗這種水平,我實在不認為他們有如此般的細膩心思與成熟心態當得上未成年作家、還能出書、還能大賣。你想嘛,光講正宗一人就好,他連短篇與長篇的字數都掌控不好,雖說兩者間本就有技巧、鋪陳的落差,但能被冠上「作家」之名的人、真正在靠這行吃飯的人,真的連這種技能都辦不到嗎?妖精那種目中無人、炫耀的態度,更是作家的反面教材。(但不代表我否定了妖精這名角色,此為後話)
 
  村正說不定還算是其中看起來頗有學識、最能勝任作家的角色了,但老實說關於她……也是漏洞百出。比如因為正宗轉換跑道、不寫戰鬥小說了,因此村正感到不滿。這裡還沒甚麼事,接著問題就來了。正宗突然接到通知,說自己的書出版的時間被延長了,背後操作的人竟然祇是……一名作家?(黑人問號)。
 
  這一齣頓時讓動畫再次變得兒戲,雖然村正的書賣得好,可不代表她有那種權限能強迫編輯部封殺一名作家呀。當村正為了繼續封殺正宗而報名輕小說比賽,槽點又來了:不是早就規定好「有動畫化過的作家不得參賽」了嗎?所以到底為何村正能參賽?難道又是「權限」了?怕不是村正她老爸就是出版社老闆吧,每個作家都這麼搞,出版業還要做嗎?
 
  關於村正的人物心理也很奇怪,出場、告白、被拒絕,全部一集到位。所以我說妳被稱為「敗犬豪傑」是不是活該?才見三次面就能對一個人澈底產生情愫?不是說不可能,但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極為不現實的。
 
  有人會說村正是因為喜歡作品才喜歡到人身上啊。……,但仔細想想,這理由跟我前面講的不是一樣白痴嗎?這也正是我詬病《情》的其中一點之一,即是:男主角和泉正宗完完全全就是輕小說男主角的標準模版,所有女性角色各種倒貼、無視劇情邏輯。
 
  紗霧、妖精、村正這三人在前面就開始倒貼的也就算了,怎麼動畫都快演完了,還突然多出一個智恵再倒貼?雖然前面確實能感受他們之間有種超脫友誼的情感在啦,但都事到如今了、都已經最後一集了,還要再節外生枝,我覺得是沒有太大必要的。你要玩伏筆流可以、回憶殺可以、甚至想在最後一集讓人倒貼也沒問題,問題一切你都要在一季之內做完耶,可能嗎?除非是有第二季的前提下,不然目前祇看到第一季的我們很難為呀。
 
  不過話雖如此,老實說《エロマンガ先生》第二季的可能性還是挺高的,因為Oricon光碟榜的銷量數據、本作的成績是9353張,這種成績基本是二期線的頂峰了,連《進巨二》都才6603張而已。
 
  提到《情》其中之一的推動元素,就是「紗霧與正宗之間的愛情」,但問題又來了。紗霧喜歡的人就是哥哥,這大概已經接近眾所皆知的等級了、全世界大概祇剩正宗不知道了。你實在很難明白,究竟要多低的智商才能不知道啊?紗霧在一年多不出門的情況下、在她也知道你喜歡她的情況下,突然說出「哥哥,我有喜歡的人了。」請問,你覺得她喜歡的人還會有誰?不就是你自己嗎!
 
  好吧,正宗智商低沒辦法查覺也就算了,紗霧妳總能澄清誤會吧?這沒甚麼好尷尬的啊,妳父母都死了、你們血緣上也不是真兄妹、妳也不是不知道哥哥喜歡妳。這麼完美的告白條件都掌握在妳手上了,妳還不把這誤會澄清、只會一味地罵他バカ、バカ,到底是真喜歡還假喜歡呀?正宗這智商,妳要等他查覺,怕是要等上好幾百年了。到最後正宗被誰搶走,真他媽怪不得。
 
  遇到這種劇情,真的會看得很尷尬,因為完全看不懂裡面的人在幹嘛,唯一能解釋這種情況會發生的說詞,恐怕就只有「劇情需要」跟「刻意為之的宅向要素」了吧?但就會如我所說的,突出宅向要素的代價,就是會使整體的劇情質量看來十分地低。
 
  最後《情》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把故事講清楚」。日常與劇情兩者在本作是各自分開的主體,日常說得很完整、劇情卻是有地方尚未說清楚的。比如正宗似乎有段不愉快的過往,這段過往牽涉到了正宗的家庭、紗霧的家庭,還有兩人為何會相遇?更進而直接關係到了為何紗霧會足不出戶一年?
 
  故事祇交代了一件事,就是「有段不愉快的回憶」而已,其餘的過程就是用一堆玄乎、不明所以的回憶殺鏡頭帶過,像是在告訴觀眾:「好了,資訊現在就給你這麼多了,回憶殺畫面穿插你也看到了,沒看到的話,暫停或回播一下,剩下的想知道故事全貌,就自己腦補吧、不然就來買原作。」我靠,我是來看動畫的、不是來猜燈謎的。
 
  確實也是有這種故事手法啦,但若作者真的認為祇給這一點兒資訊觀眾就能完整拼湊與腦補出故事的整體的話,我只能說你太高估觀眾的能力了。不要祇會丟曖昧的回憶殺鏡頭,直接把所有故事演出來不好麼?想演又不演全,這跟佔著茅坑卻不拉屎有甚麼區別?
 
  故事結束了,到頭來我還是沒搞清楚紗霧到底是怎麼跟正宗住在一起的?所謂「不愉快的過往」是甚麼?造成紗霧不出房門的原因又是甚麼?媽媽死掉後他們是怎麼想的?心路歷程是甚麼?這些可是故事至關重要的地方、是故事的起點耶!對這種事卻反而不加以著墨,不是很奇怪嗎?(話說其實看完整部後,我有自己偷偷查劇透了,也才知道整個原因)。可以的話,我希望這段回憶別祇是用「敘述」的、而是像第十一集一樣用「演」的。
 
  講到紗霧不出房門這事兒,我又覺得有槽點:你說紗霧一年多都沒出房門?怎麼可能,她究竟憑甚麼可以這麼久沒出來?不用上學嗎?難道警察或社會局之類不會來調查嗎?學校不會打電話來嗎?是一年耶。撇開此不說,確實,第十一集有開始講起類似的事了,告訴我們原來紗霧與正宗在未相遇前,有一段跨越空間的緣份,因為有這段,才會讓後面的相遇與相認看起來更加地不可思議。
 
  也才是為何紗霧會說出:「明明是我先來的。」這裡的埋伏筆技巧與呼應技巧倒是運用得很棒,但這一集還是完全無法解除我前面的疑惑。有人會說:「動畫沒時間能演這些啊。」講得好,那就乾脆不要演。就像我在《ロクでなし》裡講的,這種伏筆流的故事,我們作為動畫黨的立場是很尷尬的。你不演,反而還可以演更多好玩的日常、而且本作的日常做得這麼棒,我覺得對本作來說反而更好。
 
  接下來要講的就不是缺點了,而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第一,「某些人物的出場機會太少」。比如智惠、小惠,這兩名角色雖然是路人,卻都長得很漂亮、人設很正,然而並沒甚麼機會發揮、出場頻率很低,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可惜的感覺,覺得「怎麼難得那麼好的人設沒被拿來好好利用?」我想興許作者或導演也想到了這點,才會在最後一集安排這兩名角色再露臉一下吧?
 
  第二,結局的平淡。看完本作的結局後,我的心情就跟當初看完《粗點心戰爭》的心情如出一轍。一般標準式的完美結尾,都應該要是種具總結性的結尾、讓人看完了會有種想「啊」長嘆的感覺,《New Game》就做得很不錯;亦或是留有伏筆、承上啟下,吊得觀眾心癢癢的,《進擊的巨人》就做得很好。
 
  但本作的結尾……真的會讓人在看完後產生「是不是還有下一集?」的錯覺。我本以為既然本作是這麼一部話題性高的大作,眾目睽睽之下,結局就算進度改不完,也理當該在最後一集做出點「大完結」的勢態,但本作最後一集卻跟我們前面看到的那些日常回沒兩樣,平淡地就這麼結束了,真的很可惜。我覺得你倒不如第十一集和第十二集換位置還更有結尾的味道呢,興許是篇幅沒控制好吧?
 
  第三,本作的主線編排是維繫在「角色」身上的,等於是「角色的起落」亦是「整部故事的起落」。以「紗霧」的視角出發,從一開始的不願出房門,到出房門後結交朋友、終於面對人群,中間經歷了一番角色性格轉變,一個結構完整的主線就成型了。這意象是不錯的,不過我還是得說:成功一半亦失敗一半。
 
  成功是指確實本作有將此意象完整展現出來,我也確實接受到了這個故事資訊了。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幕,紗霧本來是害羞得不敢打開窗戶向妖精她們道別,但猶豫了一陣後,還是毅然打開窗戶、鼓起勇氣向妖精與村正揮手道別。意象是了不起的、也滿令人感動的。
 
  但錯也就錯在,就人物關係的推動而言,我覺得正宗跟妖精的關係看起來還是更好吧?我會說這兩人是朋友,可是我很難說服自己紗霧跟妖精也是朋友,因為劇情從來沒演過她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你要說導演祇是用幾個分鏡帶過也叫「推動」的話,我也沒話說了)。這種漏洞無疑為劇情意象添了一敗筆,進而影響了劇情整體,真的可惜。
 
  但是,
 
  以上這些話,都是我站在理性上考慮的事,感性上、我看得開心就好了。輕改本來就是要開後宮呀,有甚麼不對?這種番就是要好笑、輕鬆又有趣,管甚麼劇情邏輯?那也是為何我給本作打了7分、而非上述吐成這樣後應該給的4分;就算本作有這些缺點,但其實祇要你不把它當成劇情番、而是像我追本作的方式一樣,把它當成日常番來看,就根本不會在意上述所說的一切漏洞了。
 
  我們在看《點兔》時,根本不會特別挑刺「心愛跟千夜她們兩人突然在甘兔裡跳起舞來」很奇怪、也不會覺得「醉咖啡因」這種現實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很白痴、更不會覺得這群一天到晚不務正業、嘻嘻哈哈的女生很奇怪,因為《點兔》就是一部主打「廢萌」的日常番、它就是要廢才會好看。只消你一開始就將它如此定位,在觀看《點兔》的過程根本就不會感受到任何的違和感。
 
  同理,當看《エロマンガ先生》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拋棄腦袋、純粹把它當成一部萌番、一部日常番、一部搞笑戀愛喜劇,而非當作劇情番看待──縱然它有著劇情番的一切元素,無論是在節奏、起承轉合、故事步調與排列組合上(畢竟日常番它沒有甚麼排列組合,它就是單元劇、一集演一個故事),我也寧願以日常番的角度看待它。
 
  站在劇情番的角度,它不及格、但若將其視為日常番,它是絕對及格的。
 
  我在追《エロマンガ先生》的期間確實追得很開心。前面也說過了,在前期追本作時,我幾乎是整個星期都在等它的更新,看到它更新了的時候,我真的是會開心到「跳起來」的地步。這種「看到作品更新了」的興奮感甚至是自從我追過的很多日常番都不曾帶給我的。
 
  在每一次看完,還會持續地複習前幾集那些有趣的日常橋段。本作劇情雖然不好,就祇是作者的自爽文,但那又怎樣?喜歡它的紛圍、那些愉歡的日常戲碼,這就足夠了。
 
  論萌的話,絕對是《情》最成功的地方。談起來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我前期本來是萌紗霧的,但到了後期、村正出現的第七集開始,我就突然萌妖精了,包括到動畫放送結束之後,我仍舊沒有脫股。當我後來看完整部作品、重溫前面幾集回憶時,也都是把村正和紗霧的片段跳過、祇看妖精有出場的片段而已。
 
  一開始會萌紗霧很簡單,就是因為妹妹可愛的聲線、與完美的作畫。聲線是藤田茜配的,我在《ロクでなし》的文章就說過了,白貓之所以讓人感到這麼可愛,藤田絕對是幕後大功臣。她實在很會把角色萌點詮釋出來,紗霧這麼萌就是證據。本作大概也成為藤田茜真正的出世成名作了吧?
 
  作畫方面,讓人最吃驚的是,紗霧居然配有專屬的原畫師,老實說,我還真第一次聽過這種事。此事確實也造成了話題,剩下的就看我附的資料吧。因為畫面的精緻與聲優的演技詮釋兩者完美搭配,讓我在前期喜歡上了紗霧。
 
  但到後期時,第七集有幕是妖精抱著正宗的肩膀,突然用一個很天然可愛的表情「嗯?」地看了正宗一下。我就是突然被這幕萌到的。後期時,則漸漸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妖精上,後期妖精專屬該回推出後,基本就穩穩入股了。
 
  說到專屬回,《情》妖精篇跟村正篇祇各給一集而已,對比《三坪》每名角色篇都會各給三集,實在太少了。我在看妖精篇的該集時,重看了好幾次。第一是該集本身的日常性就很不錯了,第二是妖精實在萌,她那無鐵砲、活潑朝氣的小女孩形象,確實可愛之處盡顯。
 
  之所以本作整劇的女角都這麼萌,絕對要歸功於精良的作畫。對比本作的劇情漏洞與作畫的高質量,真是判若雲泥。作畫穩定,幾乎沒多少作品能這樣的,更因優秀的畫面而使角色靈性了起來。本作在萌點上絕對是沒問題的。
 
  竹下良平導演,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他擔任《New Game》副導演的時候,本作則是他第一次擔任導演的職位,一上來就負責了《エロマンガ先生》這麼一部大作,但其實就結果而言,成績也是相當亮眼的,文末不得不著墨地誇讚一下、令我佩服;我也十分期待他以後的表現。總結而言,《エロマンガ先生》真的屬於那種我追起來會很開心的番、我會想不斷地重看前面片段的番。
 
附錄:
《情色漫畫老師》監督竹下良平訪談:http://hkacger.com/archives/40548
 
【上一期評論:《進擊的巨人》第二季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 《情色漫畫老師》,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