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下的現象錯覺──總評《Shelter》】
.《Shelter》 [5 / 10分](全1集,6分鐘)
 
[全劇透《Shelter》與《君名》]
  文前我必須先開宗明義地提及,我知悉本作評價與呼聲甚高、很多人都被感動過,但從我給出的評分中便可窺見一二了,我並沒有打算在本篇文章中給予《Shelter》過高評價,望勿將此點加以詬病。
 
  聽前(抑或該說「觀前」?)的預設是,這是我往前從未碰過的情況,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評甚麼,是一首歌嗎?還是一部作品?雖然歌本該是主,MV動畫才是附屬之物,可是最後MV卻儼然成為了主體,歌反倒成為了類似於「動畫背景音樂」的副體存在,簡直是前所未聞。每個人祇要一提到該歌,就一定會接著提到MV,便可知MV有多受歡迎了。一首歌會紅,通常是它的歌本身好聽,但這首《Shelter》卻是靠MV紅的,實屬不可思議。
 
  該現象也給我的思想提出了一種詰問:「有一天,我們能把一首歌視為與作品相同的位階來看待嗎?」我無法想像這種情況,一首歌的存在成為了作品?不敢置信,居然還有了導演、動畫製作公司,Bangumi和MyAnimeList甚至為它開了條目、它成為了一部短篇動畫,在MAL取得了第163名的名次,實在太瘋狂了。不再是歌如此單純,此時,「歌」跟「作品」之間的位階似乎逆轉了。原作載體同樣特殊,它不是小說、漫畫、遊戲,而是一首歌,原作者是音樂家,以動畫職位的角度而觀,「音樂」與「腳本」兩職便相融了,此時,歌的音符與歌詞居然成為了作品。沒想過這種事能做到,實是為世人帶來了一次思想突破。
 
#36:[5分]總評《Shelter》  2017年6月23日.jpg
【Porter Robinson與Madeon】
 
  但回到作品本身來看的話,先說結論──多人給出「打動我了、很好看、已淚目」如此高譽的評價,我不會說「未被打動」,卻無想像中的深刻,甚至並不覺得本作有能在MAL取得第163名的實力。《每日頭條》如此寫道:「不少人也在評論中留言被催淚了。」就我的觀察,這跟「倖存者偏差」是一樣的道理。通常覺得該動畫很好看的人就會去留言、說出自己的感動,而沒被感動的人,又覺得該動畫沒甚麼黑點的話,就不會留言,所以你祇會看到一堆稱讚的留言而不會看到負面評論,那卻不是因為該部作品真的很神,而是倖存者偏差下的產物而已,算是另類的悖論。論者甚至還提及「超越《你的名字》」,那是荒唐之言了,感動點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事。可是難看嗎?不至於──甚至還可說與《君名》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中規中矩的5分是打得出來的。
 
  我認為《Shelter》之所以能有如此人氣,「感動」的元素是必須的,可是本作的情況中伴隨著兩種形式的感動,不可混為一談。(1)「作品之外的感動」,也就是我第一段提及的那些事,此感動是屬於「驚奇」的、也就是「見到了前所未見的事物」而感受到的鼓動,因為從來沒有這種美國音樂配日本動畫的組合,合體後實在很有噱頭;(2)「作品內的感動」,也就是被作品內容本身震懾到了,是屬於一種靈魂的波動、會令人鼻酸、激情的感動。前者是理性的感動、後者是感性的感動,而多數人均是後者,才誕生了MAL的第163名如此一齣。
 
  畫面方面,無論是流暢度或者人物的精緻度,均超越了一般TV的水平,已擁有了與電影與劇場版相同等級的畫面精緻度,十分厲害!人設方面,女角本來就設計得很美麗動人,又因有了優秀作畫的加成效果,讓她變得更加可愛,可說本作可如此虐心,可愛的女角絕對是主因之一,正是凜可愛,我們才會對她的境遇產生極大同情,進而想呵護她。A-1 Pictures給人的印象一向是「崩」,可是此次它一顛既往形象,作畫水準超越很多動畫。
 
#36:[5分]總評《Shelter》  2017年6月23日(2).jpg
【凜奔馳於大草原的甜美笑容】
 
  音樂方面,分為「風格」、「詞」、「曲」三部份討論:論風格,與Madeon往前風格十分相似,無論是本曲或者他的「You're On」,兩者的電音風格均包含了種未來感。論歌詞,我認為一首歌的歌詞之所以魅力與感動人心,永遠都是回到讀者自身身上,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詮釋如何」。有句話說:「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此曲的道理亦是相同的,即是此曲的一闋歌詞亦能有一百種不同的詮釋,MV的動畫祇是其中一種詮釋而已。事實上回去遮住動畫、單看歌詞本身,確實有著非常多的模糊地帶與未表明的意涵,這些俱是我們可以自己詮釋的空間的,況且其實我認為曲跟動畫的關聯性更大,聽曲才能感受孤獨感、進而瞭解本作的感動之處,單憑歌詞說明不了甚麼。
 
  論曲,我本來遇期本作是催淚向的鋼琴樂,沒想到卻是電音向的,因此我本來以為效果會降低,可是最妙的是,電音的效果反而比鋼琴樂還好。因為第一,本曲所具的未來感,正好與動畫故事完美結合,其故事的時間軸正好亦身處未來,行星與地球碰撞之時,人類的末日來臨,以電音詮釋,反而更契合本作。第二,我被逆向操作了,曲子雖然不走催淚路線,卻因為畫面的故事,害得明明是相同的旋律,卻會產生兩種層次的情緒,並處處與故事完美結合。故事情緒分為前後部份,前為日常的快樂、後為記憶復甦的悲傷、並點綴著黯然神傷的孤獨,後者的後勁更加深刻。
 
  音樂同理也可拆分為前後部份──前段畫面播草原時,音樂聽來就有種遼闊廣袤感,跟著節奏是件快樂的事,但後段旋律依舊、節奏被抽掉時,感覺居然瞬間不同了,像是有種被抽空的空虛感與失去感,讓我被禁錮在曲子的情緒漩渦當中。自己,彷彿也被困在時間的裂縫裏,正如凜被迷失在空間與時間裡是一樣的道理,在偌大的宇宙之間,僅剩下自己孤獨地漂流著,沒有時間的盡頭、沒有任何人、任何交談、任何訊息,因為過於孤單,甚至停止思考、忘記存在本身了。影片不管怎麼滑,長度就是如此,見不到凜脫困的一天,僅能永遠地待在狹窄的太空梭,感覺確實很黯淡。確實音樂的該段落、畫面亦呈現出了同樣的感覺。聽完此曲後,情緒也會變得有些汙濁。邊聽著這首歌、腦中邊回憶起凜的故事,突然就會有種寂寞感侵入心中,讓我再回憶起凜自己一人在宇宙之間永遠獨處的情況。
 
  但為什麼我體會到了如此多層的情緒韻味卻不給高分?因為我認為這種黯然情緒祇駐足在當下而已,少了無窮回味的雋永,可能今天我有些傷心、明天睡一覺醒來就沒事了,又怎麼能高分呢?
 

#36:[5分]總評《Shelter》  2017年6月23日 (2).png

【凜一人孤獨地困在宇宙中】
 
  故事方面,「平鋪直敘」是最好的形容詞。將所有劇情單拆開來分析,能發現真的很簡明,就是一名女孩與父親之間的故事罷了。必須承認在看到原來地球處於末世時,我也受到末世感的影響,被作品隱含的絕望感所感染,但跟《君名》還是差了一大截,因為《君名》本身還追求著一種時空的藩籬,相隔三年的兩人的一段Boy meets grils的愛情,當時看到隕石墜落的那幕,心頭真的被衝擊到了。但反觀本作,衝擊力度太小,我想是「鋪陳」的問題。跟畫面鋪陳無關,本作畫面說故事的力度已經夠強了,僅靠畫面說故事就能達到這種境界,倒跟新海誠相差不遠;跟故事本身的鋪陳也無關,我覺得任何動畫都是這樣,只消它的畫面夠唯美、音樂夠動靈,就算本質是很簡單的故事、都會像變魔術一樣變得很催人淚下。那跟甚麼有關?是「時間」的關係──情緒的蘊藏與爆發還是太緊湊了,畢竟6分鐘而已,要是能再延個一倍,效果或許會更好
 
#36:[5分]總評《Shelter》  2017年6月23日 (3).png
【即將走入盡頭的世界,與母親的照片】
 
  剛看完後,我的情緒是有些受影響的,主要是同情於凜迷失在宇宙之間的孤寂,但漸漸習慣後,情緒一下就消失了,缺失之處也一一浮現。首先,感性成份佔太重了。為什麼本作名次會如此高?跟《君名》是一樣的道理,兩作均擅於喚醒人心中的感性,本來人類就不是理性的動物,單憑著感覺走、去享受作品,會使人憂鬱異常,等到他們回復到理性狀態時,當下自然會很本能且直觀性地給該作高分。也才因此本作會這麼高名次。但若像我一樣,在觀看本作時拋棄感性而選擇以理性的角度觀看,我會十分在意該故事的未交待之處,最後便無心以感性享受動畫了。比如究竟是甚麼原因讓父親不跟著女兒上宇宙?人類已災難當頭之際,沒有合作研究出其他解決之法嗎?有思考全人類移民的可能性嗎?當然實際或許行不通,但總該有部份人類逃出來,而不會祇剩凜孤單地飄蕩在宇宙之間期待著沒有未來的明天,太可憐了。
 
  被這些理性的問題矇蔽,使得我無法以感性正視這個故事。所以為何我不認為本作具備獲得如此高譽的實力?因為它僅僅就是試圖以豐沛的感性說故事罷了,比如設計出一個可愛的人物,讓她置於痛苦的徘徊中,我們觀眾也會跟著痛苦起來。此時,我們的感性已被操縱。理性看待的話,正如我倒數第二段評價的──「平鋪直敘的故事」罷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本作確實優秀,它的作畫精美,擁有著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與奔馳的想像力。音樂的未來感也與故事完美契合。以評論的觀點出發,本作不會是多偉大的作品,但以動畫史的觀點出發,「美日合作」的音樂動畫實是極具價值的。總之,我還是不討厭這部動畫,因為單看精緻的作畫、美麗可愛的凜、不錯看的MV小故事、十分動聽的音樂,都非常享受愜意,我也重播了十遍左右。
 
【上一期評論:《月刊少女野崎くん》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Shelter》評論,請點個喜歡分享
 
 
 

#36:[5分]總評《Shelter》  2017年6月23日.png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