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與夏推理事件簿》 [2 / 10分](全12集,觀7集止)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微劇透]
  「帶有PA色彩,沒有PA的優點、卻有著PA缺點的一部作品。」
 
  這就是我對當季2016冬番《春與夏推理事件簿》的感受。
 
  簡而言之,《春與夏事件簿》是部講述關於「音樂」和「推理」的故事。實言之,此兩種題材的混合是最初吸引觀眾的地方,因為P.A.Works這次挑戰了把「推理」和「音樂」這兩種動畫大公司京アニ都玩過的題材──也就是《冰菓》和《上低音號》──融合在一起,再掛上P.A.Works的招牌,玩得好的話,BD銷量絕對直直往上衝,所以我本以為我大概又能在動畫名單上在添一筆神作了,但很顯然地,P.A.Works令我的期望落空了。《春夏》真可說是本季我最無語的動畫,關於P.A.Works這個動畫製作公司因為也推出了不少優良並具口碑的作品,所以應該也很多人都知道了,不瞞說,我也算得上是半個PA迷,但它卻讓我滿失望的,於是,我決定在下面談談我為何會失望?
 
  然後為了避嫌,我想在文頭再強調一些事。或許會有人有這樣的疑惑:「咦?這部動畫不是還沒播完嗎?怎麼就出評了?難道已經完結了?」不,還沒有完結,那這樣的話就只有一種答案了:對,我把它棄番了,我已經懶得再追下去了,不如棄番並寫一下我的心得。我這樣講完後,可能就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連看都沒看完,你怎麼敢在這裡大放厥詞?」可我必須得說,就我在網上翻的幾個資料所知,其實本作的棄番率並不算低,至於棄的原因,我想大概跟我這篇吐槽文所要提到的幾點想法是相似的。而且切記,一部無法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甚至覺得多看一分鐘都是浪費時間的動畫,錯的絕對不會是觀眾,而是動畫本身。當然透過《白箱》我也清楚,確實一部動畫的製作是辛苦且不容義的,但看不下去就是看不下去,無法接受的人請見諒了,至少我不是那種一集棄的人,最基本我也至少會看完三集才棄,因為你要看出一部動畫的好壞以及動畫明朗化的程度,三集棄「通常」比較準,況且本作我都已經看完七集了,也是仁至義盡了啦,所以我想大概也不用期待會有甚麼火花、或後面又有甚麼超展開了。但若有超展開希望能提醒我一聲。接著進入主題: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春與夏推理事件簿》應該是一系列的推理作品吧?那麼照理來說,它應是要以「推理」為主題才對啊,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對《春夏》停留的印象,居然只有「校園青春」、「三角戀」跟「神奇寶貝大師」而已。要「冰菓」沒冰菓,推理很明顯就是在亂扯。甚麼叫「推理」?維基百科裡說道:「推理是『使用理智從某些前提產生結論』的行動。」但從《春夏》我沒能看出這點,從頭到尾我都只有看到春太只不過在運用一些人家也不知道的知識,然後開個腦洞便推理出來了,結果就是觀眾一臉茫然。
 
  《春與夏推理事件簿》告訴了我們,基本上只需要幾個東西,你也能推理,分別是「冷知識」跟「腦洞」。特別是腦洞非常重要,腦洞開越大、推理越能成功。
 
  一般正常的推理應該是這樣,舉個例子來說:
 
題目要求直線方程式(題目)
老師便在黑板上開始解題(推理)
得出題目所求式子(獲得答案)
填上答案(結論)
 
  但《春與夏推理事件簿》的推理給我的感覺卻是:
 
題目要求直線方程式(題目)
連解題都不解就直接給你寫答案上去了(推理)
問答案怎麼來的?男主就會回答你:「因為我看了解答。」(獲得答案)
WTF?(結論)
 
  然而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觀眾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以推理為賣點的動畫卻做出這種沒水平的推理,也算是厲害了。
 
  同樣是日常推理,《冰菓》中的推理部份至少還好讓人理解,雖然也是出乎意料卻不至於想不到,而且它推理的方式是好幾集全部針對一個迷團,最後串成一線,最後知道「冰菓」真正的涵意,我也跟著有了些小激動;但《春與夏推理事件簿》每一集一定要強行破一個謎。而且好吧,推理不好也沒關係,就算是《冰菓》,它的推理嚴格來說也不甚嚴謹,但問題是日常啊!你是「日常」跟「推理」兩個元素當做賣點,推理已經不行了,日常總得挽回面子了吧?但沒有。節奏慢熱是一回事,節奏慢到讓人抓狂又是另一回事,難道你要跟我說那蹩腳神奇寶貝大師之路是他們的日常嗎?劇情節奏慢得不得了,看到現在唯一的主線,真的就只是把人當神奇寶貝不停地抓隊友而已。搞笑嘛,跟同季度來比,我還覺得《無彩限的幻影世界》比較好笑;日常嘛,我也覺得同季度《粗點心戰爭》也比這個好看。當然,日常性的統籌太主觀了,可我怎麼就是喜歡不上,這真怪不得我。
 
 
  「人設」同以P.A.Works的作品比較,你看看《白箱》,每個人物的人設單獨挑出來都能做別部動畫的女主,連沒甚麼戲份的興津小姐人設都很讚。女主那臉蛋是很漂亮啊,但遺憾的是,女主這麼魔性的眼睛瞳孔恕我無法接受。
 
  「劇情」方面只有一個優點,就是感人。對,講真的,看到第二集關於弟弟跟第三集舅舅那段至少我還是有點感觸的,可能因為人都死了,想傳達的、也無法傳達了,才令我更有感觸也說不定,但大概也是我比較冷血吧,怎麼感覺有些橋段是刻意為之?反而失真了那麼幾分感覺。像第五集戰爭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明明戰爭的殘酷跟爺爺孫女間的關係是能好好以此著墨的啊,但反而這種東西就是一筆帶過了,還有吐槽一下,孫女怎麼長得那麼像《友少》的幸村?而除此之外的優點,我好像也想不到了。
 
  第一集中,先決條件必須先具體音樂知識的推理太過主觀了,跟純本格的路線不同,我不喜歡這樣的推理,因為這會令觀眾失去那份邊看劇情邊解謎團的樂趣,這就是非本格推理的缺點,要補足這缺點當然也有方法,可是《春夏》它並沒有找到;第二集……跳過吧;第三集舞台劇的日常好看,我覺得多做一點這種東西不是很好嗎?第四集槽點出現了,請問一下,硬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還期待會有所解釋,結果沒有,我們分析一下,如果是舅舅留下來的遺產的話,那它特地開其他小洞做甚麼?而且弄那麼大筆的錢、那麼大規模的投或放進去,真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或查覺?好,就算真的發生這種事好了,但重點是,誰會看到一個小洞就隨便亂投東西進去?就算要投,我投的也不會是錢而是垃圾,而且要投出那麼多的錢,這樣的時間真的夠嗎?第五集上述已提過;第六集傳聲筒也有槽點,前面千夏在傳話給芹澤時春太不是聽不到嗎?那為什麼後來馬倫傳聲給芹澤時,成島能聽到並接話呢?
 
 
  再說《春與夏推理事件簿》的另一個賣點──「音樂」。
 
  其實我棄掉《春與夏推理事件簿》,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因為不用看就知道最後會怎麼演了,因為他在開場第一集就把結局告訴你啦!好吧,推理這個賣點賣失敗了,賣音樂總行吧?但《春夏》還是失敗了,看到現在我也沒見到導演實實在在地讓出三、四分鐘來給觀眾大飽耳福。整劇中,團員吹奏部分可以說簡直沒有,不知道導演是不是不知道設計「音樂」的橋段也是能賣錢的,「吹奏社」的設定意義都沒讓它達到最大的發揮效果,難道不覺得可惜嗎?而且千夏和春太千方百計想組起「吹奏部」這個社團,於是踏上了他們的神奇寶貝之旅,但之後的團員進來後,我也看不太出來他們喜歡這個社團的感覺,這就是角色控制能力的問題,《春夏》的控制很差,才造成角色有些前後不同人的感覺,很顯然地,編劇完全沒能力把角色寫好,導致我腦海只能留下女主角跟男主角的一些模糊印象,其他的角色就更不用說了。再者你千方百計去描寫這些角色的故事、塑造這個角色,但為什麼他們後來就再也沒戲份了?明明劇本就夠危險了,還硬要弄那麼多角色,而且故事一開始就跟你講明了,它們要湊滿三到五十多個人才能取得表演機會,哇,那這樣到底要演多久啊?
 
  整體而言,如果這部動畫是別家的作品的話,我大概會誇一下,如果是我所期待的P.A.Works的話……縱觀它之前的作品,相信不用我多說了。覺得自己可以同時看到「冰菓」或「上低音」的,我真心推薦就別去看了,因為其實就算這兩種設定疊在一起,P.A.Works已經砸了,我還寧可你們從《冰菓》或《上低音號》各別挑個看。拜託,PA也是拿得一手好牌耶,雖然人家用過,但打得不一樣,有自己的風格不就行了?但疲弱無力的腳本都沒辦法達到我上述所說的目的。「不怎麼出色的劇情」加上「讓人沒甚麼印象的角色」一路滾雪球導致設定的不完整,那我基本可以說就是全盤皆輸,要不是出於P.A.Works作品的考量,我也不會看。講難聽一點,本作就是要甚麼沒甚麼,甚麼東西都要沾點邊,最後卻弄得全盤皆輸的下場。我認為,主要的問題還是製作組好像並沒有搞清楚自己作品的賣點跟定位在哪,所以才做了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如果跟我一樣沒甚麼時間的話,本作不會是最佳的選擇。
 
【上一期點評:《秒速五厘米》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粉絲專頁】: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