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喜歡,請支持我: https://www.facebook.com/XianYunReviews/
【絕望人性中的掙扎──評《賭博默示錄》】
《賭博默示錄》 [9 / 10分](含破戒篇,全52集)

 

[全劇透]

  《賭博默示錄》於「劇情」與「角色」兩者之創造上,皆可謂極高峰。開司為「圓形人物」,福本伸行老師造出「開司」這個人物,可謂用盡了一切筆墨;劇情亦是圍繞著賭博,不時高潮起伏,令人看得血脈噴張。本作中的賭博方式十分地不同,通常不會是我們所熟悉的撲克牌之類的賭局,而是福本老師「自創的賭博」,並用此種全新的賭博方式再度展開不一樣的劇情,此乃《賭》高超之處。

  本作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賭」字,並展開它的故事。身為一個看動畫不多的人,「賭博」這個題材在動畫中,對我而言甚為異之,故我想看看,到底一個述說賭博的動畫,內容會是些甚麼?福本老師自創賭博,但他卻又能在自己所建立的賭博規則上,再次令開司解開所有謎團,贏得一局賭博,說故事的功力相當精妙絕倫,跟《死亡筆記本》與《反叛的魯路修》兩部動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諸如英雄情節、一連串的詭計,以及驚人的故事情節、高智商動畫皆是如此。所以本作的亮點,正是「引人入勝」,此也正是目前許多動畫沒辦法做到的一點。《賭博默示錄》它是以開司為了擺脫債務、為了生存下去為主題展開的故事,其實它的情節便這麼單純:「圍繞著一系列的賭博而展開的故事」,正是如此使得本作在眾多動畫中出類拔萃,因為它透過此一系列的賭博,深深地詮釋著福本老師對於「賭」這個詞的感受,寫出了關於「人性」的醜惡,人類自身為了生存,而不惜將他人當作「目的」,自己則站在安穩的高處,欣賞著下面的人們為了生存痛苦欲絕的模樣,藉此獲得「自己還很安全的活著」的愉悅感。

  「既絕望又暗淡的現實」即是我在《賭博默示錄》中看到的,最鮮明的特徵。

  但開司卻是這樣走過來的,包括曾差點失去生命的危險、曾斷過三指並失一耳,我們該怎麼想像,他是如何走過來的?故此亦是我從本作學到的另外兩件事,即「勇氣」與「不放棄」,誠然,開司便是以此二者撐過一切的賭博的,而當一切風雨終於已成為過去時,便像《賭博破戒錄》OP歌詞中所唱道:「希望能在破解重重奸計後大聲歡笑。(絡まる意図ほどいた時に笑いたい)」光是利用劇情便能打動人此點,引人入勝之故事、勝者之樂、臨敗之望、背叛之怒、失侶之苦,以及臨死之懼,以今之動畫言之,本作的水平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甚至乎我能這麼說,即便你被劇透、即便你知道了開司最後可能會贏,你還是會忍不住為他擔心,你還是會忍不住心跳加速,你還是會去猜:「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後的贏家?」時不時的看一下進度條到底到哪了。此乃劇情引人入勝的高境界。

  此外,本作的「角色塑造」十分獨特。福本老師用盡了一切的筆墨去塑造出「開司」這個人物,固然不像《Fate/Zero》的群像劇般,所以百密必有一疏,此間肯定有不少角色被冷落了,但我認為此也卻是高明的地方之一。因為它確實很成功地造出了「開司」這個英雄出來,對於「角色塑造」最好的情況,我是怎麼定義的呢?我是這樣想的:當你會對一個角色感到憤怒、悲傷、喜悅、感動等任何情緒,其麼便是成功了?為何,因為在此其中,你會將你的情緒一同投射進去,此不正是「角色塑造」最成功的時候嗎?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亦如此認為,所以在金庸小說中亦能發現到諸多影子:「令狐沖便是個江湖中的大英雄、岳不羣便是個太監加偽君子、蕭峯則是悲劇英雄、楊過屬於多情的浪子、郭靖便僅是個性真的漢子罷了」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均「被角色塑造」過,僅是可能沒發現罷了。我會為開司感到不安、我會擔心下一刻開司到底能不能獲得勝利,尤其是看到「魔沼篇」最後時,我簡直不能自己!此乃本作角色塑造的精妙入神之處!

  開司己身之成長與個性發展,是此部動畫偉大的地方。他就是個賭徒,不管怎麼樣,他只能賭,此是他絕不能走上、卻又不可避免的道路,這才使得他無時無刻處皆處在絕望的邊緣。但不管是誰,我們都不會放棄「機會」,所以隨著劇情發展,開司從原本「失敗者」終於成為了「贏家」,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開司也是蛻變了,成為了「強者」與「勇氣」的代表。而他從來便不是一名英雄──至少在動畫中不是。動畫中,開司表現出的永遠是「狼狽」與「怯懦」的一面,或是他痛苦的掙扎,故事從未給予他「主角威能」的機會,亦無刻意捧開司臺詞或是劇情橋段,但為何他卻能成為我們所認為的英雄呢?

  我是這樣認為的:英雄,不在於他最後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也不在於作者到底弄了多少的主角威能上去,而是「他努力過了沒」?我們做為《賭博默示錄》的觀眾,一路上看著開司成長,心中也會不禁為他最後的勝利感到喜悅,那他是否為「英雄」?我想自有答案了。但是英雄卻又是不是「真英雄」呢?事實上,從某個角度而言,開司也是個悲劇英雄,因為到了結局,開司的錢還是被騙走了一大半,所以他還是那個沒錢的開司、僅能在下層掙扎的開司,這造就了他一輩子僅能是一個「賭徒」,換言之,開司從頭到尾還是沒有成長,僅是經歷了許多大風大浪,最終卻仍未記取教訓,便是一種「換句話說」的概念,這才是「賭徒」最佳的悲劇寫照,同時,也是福本老師對於「賭」最大的一個諷刺。《賭博「默示」錄》所給我們的默示,或許便是如此吧?

  以「鬥智動畫」的角度而言,目前我看過的鬥智番為數不多,僅有《死亡筆記本》、《賭博默示錄》、《反叛的魯路修》和《遊戲人生》而已,但我心目的鬥智排名開司是第一的,僅次在後的是夜神月、魯路修、空。可能會有人認為開司也僅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是的,我得承認,某方面而言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是每件事不也均有其運氣成分存在嗎?加上開司也是運用了自己方法,後續才將一切交給命運的,所以他亦非無努力過。

  第一季跟第二季的感受甚是不同。第一季予人最大愁雲慘霧之感,如開司斷指失耳橋段便皆出於此,第二季卻是令人看得十分熱血沸騰,對開司的緊張感便少去六、七分了。其餘關於本作畫風方面,應該真能嚇走許多人,因為福本老師的畫功並不是很好,導致他粗獷的畫風非人人可接受。音樂方面,第二季的配樂給了我最大的印象,尤其開司戰班長和魔沼的橋段,實在不由得令人熱血沸騰!

  總言之,《賭博默示錄》算是我看過的優秀動畫之一,表現水準均極為上等,僅要認為的心靈夠成熟、想看人性的黑暗面、只要禁得起粗獷畫風,或者純粹便是想看「爽」動畫,亦是想為「鬥智動畫」試些水溫,本作皆是很好的選擇。

  「以賭博為主題的反賭漫畫」,此是我給《賭博默示錄》下的最終定義。

 

【上一期點評:《新世紀福音戰士》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評論,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世紀福音戰士》 [9 / 10分](全26集)


[全文劇透,怕雷者速避]
  《新世紀福音戰士》(下稱《EVA》)這部幾乎風靡了全日本、甚至乎造成巨大社會現象,至今仍風潮未退的動畫,我相信應有不少人已聞其名。本作可說在動畫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視的一筆,由三則知其名何得來:其一,當時《EVA》對「機器人動畫」這領域造成了很巨大的衝擊,甚至後來還發展出了一派名為「後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動畫條列,諸如《翼神傳說》、《靈魂力量》與《餓沙羅鬼》等作;其二則是本作所帶起的「社會現象」,在日本,曾經真有發起一項募款活動,目的是為了讓此作中出現的「朗基努斯之槍」射上太空,根據官方所公開的最終統計資料,募款總金額為5469萬日圓,雖與目標額總共相差了4531萬,故企劃宣告失敗,但卻也創下了日本史上最高募款總額紀錄,可說雖敗猶榮;其三,窺探此文可知,於BD銷量者,《EVA》同樣以破《K-ON》、《反叛的魯路修》、《涼宮春日的憂鬱》等名作之勢,一舉拔得頭籌,並與《魔法少女小圓》並齊而名,而站在所有動畫銷量之顛峰,可見其影響力有多驚人。而從「日本動畫史」的角度來看,1990年代後至今,《EVA》亦絕對造成了不少的影響,以「里程碑」來形容是不為過的。

  關於《新世紀福音戰士》實在有太多方面可述,可頭疼的是卻又很難解釋它。每覽者自有一套不同的想法,可能有人會被給深深地打動、亦可能會認為《EVA》所言之物太深,無法被打動、更愈甚者,會覺得本作根本一派胡言、浪得虛名。《EVA》乃如一筒冰淇淋般,全部去吃的人大概僅三分之一者能嘗出其味,而此三分之一者,又可得數百種不同之詮釋,且妙者,每食還能吃出不同新滋味。所以本人也僅不過是寫出我的個人看法,並不代表多數人之意見,「過度解讀」與否,我想並非問題核心之所在,因為這便是我自己的解讀,卻又有何不可?此點須得先言明才是。

  本文由淺至深一一道來。優秀的人物刻劃是本作的核心之一,主角碇真嗣擺脫了以往無所不能的主角形象,他天生個性軟弱,這樣的他是如此地害怕駕駛巨大機器人,然雖經重重苦痛,卻仍是一次次地出戰,目的僅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父親失望、不想因以己之弱而使得他人受害,才一次又一次地去駕駛,一個人去承受所有的痛苦。本作全劇始終貫穿著一個概念,即是每個角色之間,都是互相有缺口的,這也正是「人類補完」出現的原因。精致的心理描寫,使得本作出類拔萃,無論是真嗣、零跟明日香,皆隔著一層說不出的隔閡,看似美好的劇情,卻終而悉摧,給了觀眾很大的衝擊,角色塑造與劇情配合得恰如其分,反倒將角色塑造往著更高的層次去推進,且角色描述手法高超,諸如小說總會有幾個描述,一曰:「我好痛!」尋常之直言、二曰:「我的腰瞬間彎了下來,並抱著肚子一句話亦說不出,行人們紛紛對我投以異樣眼光。」始藉由側面烘托之寫法、三曰:「遠方的雲似乎變形了,所有的一切似乎不那麼熟悉,世界在怒吼,我看不見任何人」用的是側面寫法,且已開始使用意象的手法,《EVA》正是用了第三者的手法,故顯得較不同。

  在「戰鬥」和「日常」的拿捏上,集大成於上,異於《Fate/Stay Night》,本作始令我明白:「原來這兩個東西融合在一起,也是能那麼成功的!」在看《EVA》前,我原以為「戰鬥」和「日常」的無縫接軌是一件十分不智的事,但事情並非如此,本作的日常會令觀眾感到很放鬆,並且準備迎接下一次不知道甚麼時候出現的戰鬥,至少在之前好好享受、無悔當初。雖是日常,但每一幀卻亦有它的用意在,「使徒」是一種本來便不知道甚麼時候出現的怪物,所以日常自然顯得合理,同時亦賦予了相應的目的。

  「劇情」者,原本我以為它是一部典型的「機器人動畫」,所以戰鬥自然跑不掉,但實則非全然如此,因為它其實是部經典的「意識流動畫」,其實光是「機器人動畫」的賣點與本作中的科幻元素我想便能服眾矣,因為它是如此的不同,「使徒」可說是一個高度抽象的設定,從一般的怪物形態到電腦病毒無奇不有,描寫上,不論是抽象或具象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其次是導演庵野導演很注重戰鬥後勤的描述,諸如:「電量」、「曲線」等戰鬥元素,均為戰鬥的描寫添加了幾分真實感。但是庵野秀明不因此而滿足,他原本是將本作的市場定位面向「宅」的;但是便在製作過程中,庵野導演仍是將本作做成了眾所皆知的「意識流動畫」。隨著情節持續推移,故事逐漸變成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敘述,並強烈地運用了諸多意識流、大量宗教和哲學意象的手法。因為用上了這些元素,使得劇情層次急遽拉高,亦使得《EVA》擁有了不凡的地位。

  論者提及,本作的「定格」乃是偷工減料,因此成了眾矢之的,可我認為本作介於真實與抽象之間,因此不持此論,如「背景音樂」,觀看本作必然會發現到某些場景僅有畫面在跑,卻連人物對白也沒有,僅是將聲音循環播放,但事實上,當人在發呆的時候,便會出現此現象,我們會發現到其他的聲音聽起來是格外地清楚,而回過神來,才會發現已然看著某人某物甚久了,此手法出現在「第九集」跟「第十五集」。第九集中,明日香起身去上洗手間,真嗣則閉著眼,但當明日香回來時,卻躺在真嗣的身邊,使得他頓時慌了手腳,錄音帶也開始無限循環,變成一堆雜音,整整十幾秒的背景音樂只有如此,卻也同時表現了真嗣的心慌意迷;第十五集中,明日香吻了真嗣,而畫面未直接呈現,而是僅拍下兩人的腳,配上收音機播放的音樂,它是為了去營造真實感。又譬如美里對視真嗣的46秒定幀,所投射出來的,代表兩人之間極為複雜的情緒;明日香和零在電梯中的那場定幀再度強調了「真實」這一塊;至於「第二十四集」那長達64秒的定幀,我無法解釋,原因是「渚薰」這個角色在TV動畫上沒給我太大的印象,以致我無法細細去回味這個角色。庵野導演的眼光有他的獨特之處,那不是他人得以模仿來的,本作的成功也絕不是僅靠「機器人動畫」這個招牌,而是因為它將諸多種要素結合,並搭配上庵野導演經典的心理敘述,方能發揮此效果。後來也有相當多動畫想學《EVA》的偷工,但事實證明那些人所偷出來的東西,僅會讓人覺得「半調子」或「不成品」罷了。

  令我最有感觸的副標題,是「第十五集」的:「Those women longed for the touch of others lips and thus invited their kisses.」這個副標題也是全劇中最長的,翻譯過來便是:「那些女人渴望與他人雙唇的接觸,於是從而邀請了他們的吻。」就文字上解讀,「那些女人(Those women)」應是指美里與明日香、亦或是更廣泛的範圍,「他們(Their)」則是指真嗣與加持。這一集出現了兩個女人的接吻,一是明日香的,二是美里的。但這兩人接吻的意義不太同,明日香的接吻是十分特殊的,因為她和真嗣兩人的關係本身便甚是微妙,而她接吻後卻嫌接吻是件愚蠢的事,配合上副標題的解釋再加上明日香的個性,說不定她說的不是真話,其中解釋留給觀眾去解釋。美里的吻包含了「接受」和「不貞」,這部分又涉及到她本身對父親的關係。所以這是相當微妙的,它不直接去描寫人物,而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留給觀眾去揣摩,手法可說極為高超。也是這一集後,加持將美里帶到了被NERV隱藏的莉莉斯面前。

  後期的劇情已開始漸漸深入「意識流」、「心理解析」跟「存在主義」等哲學名詞,何為意識流?據筆者看《別鬧了,費曼先生》這本書其中的解釋,它說:若有人是一輩子無法睡覺的,而當那人問你「睡覺是甚麼感覺」時,你便會開始去想:「睡覺會有甚麼感覺?睡覺時會發生甚麼事?你的思想會停頓嗎?腦袋會持續運作嗎?」於是我們會開始和「自我」對話,或許我們會在睡夢中跟自己對話,進而得出「夢是甚麼」之類的結論,跟「夢的解析」有些關係,《EVA》最後兩集便是採用此手法,這是超級抽象的一種概念。「黑底白字」則是一種「視覺」的呈現手法,像此篇文章是以「白底黑字」來呈現的,這樣看起來確實普通,但一用上「黑底白字」,格調便不同了,視覺的呈現會更強烈,配合本作著名的「高速閃幀」,利用視覺的概念去憾動我們的心理,描述上,也同時呈現出角色意識流的「亂」,就意境而言,十分艱澀。

  最後兩集的主旨,或許可用一句話做總結:「你自己是誰?你是真的你?還是他人眼中的你?亦或是你心中還有另一個你?所以到底哪個是真的你?」對於本作結局,分成兩派不同解釋,一是「劇情補完派」,他們希望《EVA》能將自己的「世界觀」或「劇情」等等的詳情補完,所以這派人士對本作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筆者個人是「劇外補完派」,我們僅著重於本作的「思想」和「意象」上面。我對結局是滿意的,或許這才是《EVA》真正的核心,最終真嗣終於突破了自己,並站在世界正中央,接受著所有人的「おめでとう」(恭喜),配合上「殘酷天使的最終綱領」的這首配樂,實在不由得令人感慨萬千。

  總言之,殊途終同歸,事實上,本作所承載之物無須全盤瞭解領悟,因為本來便無人能領悟得,象徵主義是很好的解釋,只須假設本作利用了主觀性多方面的綜合,以「象徵」來暗示各種思想,觀眾僅需去感受它的「意境」或「意涵」並品味,這,同樣是種「領悟」。作為一部科幻片,《EVA》中出現了大量的象徵性手法,包括了敘事方面,故事的主旨給了我們甚麼?它的敘述手法又是甚麼?我覺得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最後一集的小劇場了吧?它十分抽象地將真嗣的心理給呈現了出來,我相信會利用此手法去做角色塑造可說十分少見。這些都使得本作成為了一部極獨特的動畫。固然將本文看到了這裡,但我也必須再次強調,以上都僅是我個人的解讀,「藍色窗簾」嗎?或許吧,因為亦有一種說法是,庵野導演自己亦沒想那麼多。但各位切勿因此便是否定這部作品是渣作,從動畫的整個歷史來看,本作在「可看性」跟「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何能不服?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新世紀福音戰士》,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harlotte》 [5 / 10分](全13集)

 

[全劇透]

  「我好像看不出來,但好像又要看出來了。所以……它到底想表達甚麼?」

  這就是我對原創動畫──《Charlotte》的感受。

  在評論之前,我必須得先聲明,我是個麻枝廚,但更痛心的是,現在我卻必須對這個我喜歡的劇本家開砲。不得不承認,仍然有一部份的人會說:「啊,《Charlotte》真是神作啊!」但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它到底神在哪了?為什麼一部漏洞百出的東西,會被人稱作是神作呢?我問了,卻得不到答案,由此可見,這說法是存疑的。

  《Charlotte》(下稱《夏》)在開播後,便開始掀起了一波追番的熱潮,因為本作的編劇便是大名鼎鼎、人稱「大魔王」的麻枝准。如果有人沒聽過這個名字,必也聽過他最有名的代表作、同時也是被喻為其顛峰之作的《CLANNAD》。麻枝准之所以有名,便是因為他擅於描述人的內心,並在劇情之中安插許多橋段,最後在結局爆出淚點,他也擅於用催淚的配樂激起觀眾的情緒,所以也被稱為「榨淚機」,在「泣系」這一塊動畫領域,絕對是首屈一指,其他的資料在維基上都有,便不在此贅述了。

  除了《CLANNAD》外,還有一部作品令麻枝的名氣高漲,便是著名的《Angel Beats》。《夏》常常被拿來跟《Angel Beats》比較,為什麼?因為這兩部Staff幾乎一模一樣,製作公司P.A.Works、人物原案Na-Ga、編劇麻枝、OP主唱Lia、ED主唱多田葵,它們甚至連故事的調子跟人物性格都很像。而且人物設計上,有很多處也能看見《Angel Beats》的影子,人物設計可以去做對比,譬如說有宇對音無、友利對百合、高城對高松(還是同個聲優),但這部動畫的人物設定上面,卻比《Angel Beats》還要弱了許多,譬如白柳之所以會喜歡有宇,就僅僅只是有宇長得比較帥一點?成績第一?被稍微救了一次?如果僅是出於以上的理由才喜歡,我只會覺得這個女人有病,動機完全地不足。

  另外,對於《Charlotte》這樣的一個校園故事來說,它最基本的故事推動力,我認為基本上只有「日常」這一塊。那做為一個優秀的日常動畫,它要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甚麼?沒錯,就是「人物」。因為有了人物之間的關係,整部故事才得以進行下去。如果你是一部鬥智動畫,你是不是應該讓主角面臨困難,進而用推理鬥智的方去突破它?舉個例子,《死亡筆記本》夜神月撿到了死亡筆記,從此故事便圍繞著夜神月利用筆記本,完成他肅清世界的夢想,整部死筆的故事中心就是如此。它用的方法是甚麼?就是要從「死亡筆記本」下手,循著它的規則走,並展開劇情。對於這麼一個日常番,人物角色絕對是重要的,但是從頭到尾我們的有宇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性格呢?這我始終搞不明白,還有人跟我說有宇很會吐槽,我當下真的很想噴笑,吐槽?卻又何以得到「神作」的美名?

  所以我實在很討厭「神作」一詞被濫用。將本作分成兩個部份,十集之前封神作,我能理解,身為一個忠實麻枝廚,我很享受麻枝風格的校園日常,到十一集以後,我只能說不知道多少人怒關視窗棄坑了,劇情實在是跳得不知所云,且建立在有恐怖份子、有科學家、有國家組織,如此有內涵或劇情性的東西,本作仍無法將其駕馭。從本作身上,甚至我已經看完了,卻仍然不知道主角他的性格到底是甚麼?認真?開朗?熱情?溫柔?陰險?所以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部美名「繼AB之後的麻枝作品」在推出後,卻沒引起多大的迴響。網上的評論也甚少看過有人給予《Charlotte》極高的讚譽。

  再來,整部動畫出現太多可有可無的人物了。站在創作的角度而觀,通常作品前期只出現男主角、女主角、主二、宿敵等人物就好了,但本作卻多出太多無關緊要的人物了,甚麼白柳啊、甚麼及川的啊,這種我連名字都記不住的、完全沒有靈魂的人物,令人感到十分地空洞,完全沒有任何出場的必要,更別說那些支線人物了,柚咲和高城對於劇情推動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柚咲」這個人物,她的出現不但沒有為劇情增添任何作用,還讓我覺得我的智商嚴重降低了,這時可能又有人會說了:「但柚咲很萌啊!」實在覺得柚咲萌,可以,但我相信她絕對不是你人生的第一選擇,日本動畫真的太多了,論萌,本作也不會是首選。

  講到了賣萌,步未這個妹妹角色,除了給妹控粉絲們賣點萌、給點福利、做出難吃的蛋包飯給有宇和死了一次以外,便沒了,所以這個角色到底出場是幹什麼用的,我也不知道,還有那個叫「薩拉雪恩」的主唱,以及「友利一希」奈緒的哥哥,這個兩個角色更是為動畫留下一大堆的問號。當那個女主唱一出場,我以為她可能有甚麼看頭,說不定是為故事留下伏筆之類的角色,結果到最後還是沒看到她的存在,她出場的戲份,僅僅是跟有宇聊聊天、吃飯,最後只聽了她的一首演唱會,故事便開始朝不知所云的方向暴走著,音樂是很好聽,但硬要在一部只有十三集的動畫塞個音樂會,只會造成劇情的拖沓不前。友利一希的故事,感覺也只是讓雪恩唱唱歌,感覺就好了,但之後到底怎麼了,故事完全沒解釋。本作整部故事都講得十分地不清楚,因為塞了太多東西了,造成很多麻枝明明能細細刻畫的地方,卻沒有講清楚,劇情持續暴走中,最後淪為一個不知道在說些甚麼的動畫。

  《反叛的魯路修》裡面,不列顛尼亞和黑之騎士團的每個人一出場,便均有很非常足夠的戲份去刻畫角色,每人出場均有戲份,各司其職、恰到好處,一方面能角色身上鋪梗,一方面也是很努力的刻劃、塑造角色,甚至魯路修這樣的一個反派角色也能得到如此大的迴響及粉絲,一次駕馭著五十幾個角色卻恰如其份。但反觀本作,卻完全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成功推動著故事的角色,主要角色的刻劃明顯不夠,全劇實際上只有兩個人物是感覺得出來,比較有靈魂的,但只是駕馭兩位角色,卻也沒能駕馭到位。

  本作相當緩慢的節奏,是造成了故事後頭暴走的主因。麻枝准較擅長寫高中生的相遇相愛,也就是很簡單的劇本和故事。同樣為麻枝的作品,《Angel Beats》鏡頭直接下有宇一開始醒來,然後百合便告訴他「你死了」,之後的故事利用對白快速跳過,沒有拖泥帶水,將故事挶限在「死後的世界」,節奏相對較輕快,故事也能更快步上軌道。不過本作開頭相對平鋪直述、不斷鋪梗,卻沒甚麼大重點,只是不斷地一直介紹有宇如何得到超能力。

  有宇死了妹妹後開始黑化,之後透過奈緒才被洗白的那集,我認為完全是莫名其妙,如果你馬上把這種劇情放到前面,我還不覺得有那麼拖,但你硬要在後頭塞一個這樣的故事,只會讓人覺得拖罷了。或許有人說:「這是麻枝在鋪梗啊。」確實這跟後面有點「小小的」牽涉,所以它確實必要,但這卻不是整部故事的重點,那花了整整一集的時間鋪梗究竟意義何在?妹妹死掉,整集的淚點也不夠,除了鋪梗不夠多,更重要的就是我所說的,人物設計不明顯,步未並沒有活在觀眾心中,所以她死了我只是拿著手機不知道要關掉還是繼續看下去,人物互動失敗,對我來說,有宇就只是有個比較重要的妹妹,就沒了,至於到底有多重要,不知道。所以死了完全無感。

  麻枝也缺乏劇本的「大局觀」,他不懂得分配故事比例。賣萌成分反倒增多了,讓整部故事無深度可言。我看得出來麻枝有試圖想要塞一點有深度的東西進去,但是接踵而來的賣萌、搞笑,卻可以破壞他所想要醞釀的一切,簡言之,便是麻枝還沒有能力去駕馭「哲學」與「搞笑」兩者兼容的劇本。伏筆方面,感覺真的是好猜,有經驗和智商的觀眾,稍微理一下套路就知道接下來這東西會在後頭講了。

  而在音樂方面,這是本作之中最大的優點。但是論劇情面而言,動畫中幾次出現的柚咲的PV以及薩拉雪恩的歌,這老實說除非非常好聽,不然在這麼一個角色互動不夠、劇情節奏緩慢、集數又只有十三集的情況下,硬塞這個只會把自己害死。麻枝或許是因為這個點在《Angel Beats》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功,才打算也要在《Charlotte》中加上音樂元素,但前提是AB的劇本節奏也夠快,它才有這個本錢。


  所以結局到底想傳達給觀眾甚麼?有宇跟奈緒在一起了,僅僅如此的故事,需要花十三集講?

  結局的話,我大致把結局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看完了之後,當下覺得有些震撼、有些徬徨,但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再第二次看,卻禁不起,並完全曝露了其無法掩飾的缺點與槽點;第二種是當下看完了也同樣會有徬徨感,卻可能沒有任何察覺,但等過了沒多久,你卻會發現沒有它不行,而且是隨著時間的膨脹,才慢慢發展出來的,失落、無力與挽回感。

  《Charlotte》、甚至是《Angel Beats》明顯都屬於前者。

  我承認我喜歡麻枝,這次的《Charlotte》推出前我就一直很期待。那時追番期望也排名第五,當初聽說終於在最近完結時,我看完「魯路修」後,才趕緊來補進度。但這次,麻枝確實沒那麼好,我希望他日後能再推出更好的作品,別讓「麻枝大魔王」的名號給埋沒了。

  但是,雖說前文我大肆批評,卻還是要為一些地方而辯護。

  只能說,這取決於觀眾願意以甚麼取向去觀看本作,論劇情,漏洞將無所遁形,可是論日常,我卻能給得很高分,縱觀我前文所述,我都是站在劇情的角度而撻伐的,可是換個角度想呢?我不懂得該怎麼去形容,或許這就是「麻枝式日常」吧?他讓你就算前面再怎樣地不好,但看到結局之後,心底總是會有一種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這就是麻枝神奇的地方。我就是熱愛他的日常,算是角色性格再怎麼空洞,但只要看到一如往常般地,這是麻枝的日常、是麻枝的創作、Key的招牌人物、Na-Ga的作畫風格。其實前面的都是廢話,所有的一切都能釋懷。若我講的以上的東西,觀眾們都能接受,老實說,又怎麼樣呢?沒錯,若這些邏輯的東西,你做為觀眾不Care,單單,只去享受它帶給我們的日常。

  那我會說,《Charlotte》是個神作。因為它至少夠認真,跟「最二王冠」相比,我們還要強求甚麼呢?邏輯這種事本來就很主觀,你要看《死亡筆記本》、《反叛的魯路修》和《賭博默示錄》這種鬥智型動畫,本來就應該帶著腦子看。但是像《Charlotte》這種日常番,我們只要會享受,這樣就夠了。

  且事實上,也不能把鍋完全推給麻枝,因為製作公司本身給的製作費也不夠多,導致集數只能單單演出十三集,當年的《Angel Beats》也只有十二集。對麻枝這樣一個寫慣二十幾集的劇本家來講,這樣的集數確實很難控制。為什麼製作費會不夠多呢?畢竟動畫就是賺錢的。

  而「音樂」,若我們撇除掉了「劇情節奏面」的問題來看的話,麻枝的日常功力真的非比一般人,首先他劇本日常寫的算妥,重點是他的配樂,不管他的劇本寫得有多差,但在他每部作品之中,總是令我感受到動靈的配樂,不管是鋼琴也好,木吉他也好。劇中歌做得雖然不是很好,但我真的覺得麻枝是個天才,至少他作曲很厲害,這是不可被否認的。

  現在的我,就算過了很久,但麻枝的配樂在我耳邊響起,我還是會忍不住渾身發抖。那樣動靈的旋律,就像有宇所說的:「便像置身在大草原一般。」

  再來藝術,依我不會作畫的眼光來看,算是精良。不愧是製作《Another》和《Angel Beats》的P.A.Works,Na-Ga的作畫風格還是令我很懷念。

  所以《Charlotte》到底是不是一部好動畫呢?

  若講評論家們普遍的想法吧,當然不好了。但我是麻枝廚,雖然砲了那麼多句,但我依舊熱愛他的作品。

  很簡單的理由,因為老子爽。

  看動畫不就圖個開心嗎?

 

【粉絲專頁】:閒雲的不負責任評動畫

【其他】:閒雲的動畫評分清單

undefined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