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喜歡,請支持我: https://www.facebook.com/XianYunReviews/
【生命的本源──總評《寄生獸:生命的準則》】
.《寄生獣 セイの格率》 [8 / 10分](全24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評論含有劇透,請自行斟酌觀看]
  看完《寄生獸》後,我對本作所造出的高度瞠目咋舌。
 
  《進擊的巨人》、《東京喰種》和《寄生獸》這三部作品經常被人拿來一齊討論,其一因為它們在其當季都有著高居不下的人氣,其二為它們的題材幾乎一模一樣,均是以「若人類出現了一種天敵的話會如何」為題,《進擊的巨人》是巨人、《東京喰種》是喰種、《寄生獸》是寄生種,這三者亦被ACG圈並稱「人類三大天敵」。不過這三部作品在設定與呈現手法卻大不相同了,三部動畫的差距因而產生。
 
  在我心中《寄生獸》在三者中居首、《進巨》居次、《喰種》居末,何以如此?《東京喰種》跟《寄生獸》的設定兩者相似,主角都是學生,都因成了喰種或寄生種而混亂了自己的生活,也都隨著劇情而慢慢改變自身,變得不是原本的自己,舞台也都是城市之中。《喰種》敗在它的敘事跟內涵,開場在人性的掙扎跟節奏明明刻畫得還不錯,但中期的節奏卻如同白開水,第二季中後期更是亂得一蹋胡塗,內涵亦相形見絀。《進擊的巨人》跟《寄生獸》除了題材重疊以外,幾乎是南轅北轍的動畫,論精彩度兩部不分上下。我認為《進巨》可以說成也設定、敗也設定,贏是因為設定本身就是架空世界,所以能使作者所幻想的一切合理化,只要設定不暴走,劇情便容易駕馭,更能用出一堆超展開,篇幅也都是戰爭,大場面大製作之下,配上澤野弘之恢宏的配樂,極盡熱血沸騰!然而這卻在「真實感」上卻輸了一大截,畢竟比起艾倫與巨人之間作者虛構出來的戰爭,我認為《寄生獸》以一個平凡高中生為主角,以我們都熟悉的城市背景為舞台並戰鬥,這些再貼近我們不過的設定,更增添了幾分真實感,更易令我隨著劇情起伏。
 
  「劇情」以戰鬥為主內涵為輔十分精明,它使《寄生獸》不只侷限在戰鬥,內涵也值得我們去探討與思考。我相當佩服作者的編劇功力,它全季有二十四集,但每一部分卻銜接得相當自然,從新一的學校生活、與里美的愛情、母親死亡、離家出走,以及其中穿插的戰鬥,這一切的節奏是很流暢的。故事亦非線性,《寄生獸》總是不時穿插著刻意安排好的情節,種種出現的一切卻能在最後串成一直線,而且相當自然、前後呼應,如其中一集時,大家的故事本來是分開的,田宮良子告訴新一到公園並出發了、而一方面偵探倉森也逃離了警方並來到公園、里美為了追田宮良子所以來到了公園、新一為了履行田宮良子的約所以來到公園、警部補平間為了追倉森所以來到了公園。才一時之間人物們便靠著劇情的巧思,並全聚在了一處,由此可知,若沒有相當的編劇功力是做不到的。然而還是有可惜之處,《寄生獸》在戰鬥場面上的處理相當拙劣,MadHouse在《一拳》的戰鬥製作明明如此精彩,怎麼《寄生獸》製作就變這樣了?畫風幀幀處在崩壞邊緣,這使得本是賣點的戰鬥讓人沒甚麼刺激感,這又進而影響到了它的故事,內涵方面的體現也就少了那麼幾分色彩。
 
  《寄生獸》的角色雖無特色,卻反而是故事很好的催化劑,對於劇情的幫助相當大,如甫出場的田宮良子,藉由劇情不斷的側寫,使得她最後的死亡令人感慨,新一跟Migi之間的友誼也是因為劇情的加溫,讓我為他們而感動,配角也是時不時的出場並推動故事。可說人物雖無特色,卻因分配的恰當,使得他們在故事中發揮到了最大的功用。這方面之原因原作者「岩明均」自言,當初他在構思《寄生獸》這部作品時,是先想「故事」然後才開始想「角色」的,原因是這樣畫起來比較方便,動起筆來也不會像他前部作品《有風子在的店》一樣處處受限。
 
  《寄生獸》的「內涵」向我們證明了本作不侷限在「戰鬥」的魅力,也是我將本作評為8分最大的理由。「人類之於地球」的關係,還有「人類」到底是甚麼?《寄生獸》建立於此不斷地往深處去探討其中的哲學道理,其中的一些語錄更是令人不得不反思,如Migi曾說的:「新一,我在書上查過關於『惡魔』的資料,但是我覺得最接近惡魔的生物還是人類。」或是「人類幾乎把所有種類的生物都殺來吃,但是我的『同伴』們只吃一到兩種……飲食相當簡單喔。」這些話正是對人類自身最大的控訴。我們人類自認為是地球上的最高主宰者,我們恣意地砍伐生機蓬勃的森林,在上頭築起了自己的城市,並以水泥大樓取代了森林。我們人類自命食物鏈的最頂層,然而若某天真的出現了類似「寄生獸」這樣的生物呢?人類總是滿口為地球著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說不定人類對地球根本是毒藥、寄生獸才是解藥吧?我們總是認為人命是珍貴的,然而對於豬、牛、雞來說,不也如此嗎?更是印證了這兩句話:「人類真矛盾,平常殺牛殺豬臉色都不會變,現在輪到自己了反而那麼緊張。」、「誰決定的?人類與其他生命的重量是誰決定的?」廣川那段關於「人類」的演講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他曾說道:「畢竟在地球上,提到『殺戮』的本事,是沒有任何生物能比得上人類的。」看得不禁令人頭皮發麻,多麼衝擊性的警示啊!同時很完美地寫出了現況的種種盲點,演講更是完美點題,真正的「寄生獸」,正是人類本身!我們必須反思,巴黎高峰會為什麼會舉行?如果把地球的誕生時間當成一天的話,人類存在的時間不過是三秒而已,但這短短三秒間我們到底做了些甚麼?我們可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啊!
 
  「田宮良子」是《寄生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了。她曾問了句:「我們為了甚麼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想一想,我們到底為了甚麼?是甚麼樣的命運使得我們出生了?田宮良子試圖去發掘「人類」究竟是甚麼,並去理解人類為何會有「情感」這種東西?當初新一看到一隻狗死掉,他居然直接丟在垃圾桶,里美則覺得為什麼不把它埋在土內呢?新一的回答是:「死掉的狗不算是狗,只是狗的形狀的肉。(死だイヌはイヌじゃない。イヌの形をした肉だ。)」里美的反應怪嗎?好像不會,但新一的話有錯嗎?卻似乎也沒有。這正是探討人類之「感情」一段有趣的對話,里美具有人性,於是她認為狗乃至生命的任何一物是該被埋在土裡並好好對待的,但剝去人性的面具而觀,便如新一所說的:「不過是塊肉罷了。」這種誘導邏輯思考的方式與對我們認為再平常不過的事物做出反思實在令人驚嘆不已。另舉一例,「田宮良子」這個名字本身有兩種意味,一是原宿主的良子、另一個則是寄生種的良子,寄生種奪去原宿主的良子後,跟原宿主的母親生活在了一起,沒想到母親竟能查覺到異變,問道:「良子……妳到底是誰?」寄生種的良子感到很驚訝,自言自語道:「明明面容與聲音都與田宮良子相差無幾,這個女人也不像是有特別的能力。」我想這才是寄生種良子為何會想去探究人類究竟是甚麼的出發點,這是身為寄生種的良子絕對一輩子也無法理解的東西,縱然良子有著哲學家一般的思維與高度智能,她也絕對不會理解的,「感情」正是人類最大的武器,縱然對方的面容換了,我們仍能查覺,因為我們是有人性的!
 
  這正是為何我會認為,是良子的最後一幕把劇情的精華抬升到如此高,她最後對新一說出的這些臺詞令人動容:
 
  「我對人類展開了許多研究。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是甚麼?而對於我們來說人類又代表甚麼?然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我們和人類是一家人,我們是人類的『孩子』,我們很弱小,是無法依靠自身活下去的生命體,不要老是欺負我們。」
 
  田宮良子之後繼續說道:
 
  「這世上奇妙的事情太多太多,為什麼我還有我們會降臨到這世上?我到底是為什麼誕生於這世界?解開一個疑問的同時,就會產生下一個疑問,探求起源、追尋終結,就這樣思考著,我只是重覆不停地走著,或許不論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風景,亦可能就此放棄也不錯,就算已經宣告一切都完結了,也只不過會覺得『啊,這樣啊』而已。」
 
  究竟我們有認真去思考過這問題嗎?賦予我們人性的是甚麼?我們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呢?真正驅動著我們身體的究竟是甚麼?人的死亡又是甚麼?為何明明眼前的肉體還在,卻說不得話了呢?良子最後說道:
 
  「今天我又得到一個疑問的答案。之前,我曾經模仿人類的樣子,在鏡子前大聲笑過。感覺確實很不錯。」
 
  說罷,她便死去了,寄生種良子充滿矛盾的一生也結束了。聽完這幾句話下來,我只想:「真是個詩人和哲學家啊!」良子雖身為怪物,但深藏在她心底的哲學精神,早已遠遠地超過人類。這是對於「情感」一者做出最大聲的質問與最激烈的反響,我想,若要我挑出《寄生獸》最精華的部份,我就選這段了吧?她親自證明了,「感情」的力量是無限的,就算是怪物也會有愛、也會異寄生種之舉去保護孩子,所以她將人類的孩子給生下來,並試圖讓寄生獸與人類共存,因為其實她也清楚,寄生種最終還是會被人類給滅掉的,她自言:「雖然單個人類確實非常弱小,但實則不然,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人類是一種由成百上千個個體聚集而成的生物,人類除了自己的大腦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大腦,一旦我們忤逆它,就會輸得很慘。」我想在生死間的命題當中,良子終究也是在她死亡的當下,參透了「生命」的本質,它是初,也是終,生命的本源就是圓滿的存在。所以,或許良子也甚麼都明白了罷?
 
  結局的結束方式饒富意味。明明寄生獸是解藥,但諷刺的是,後藤卻是讓人類的毒藥──恣意傾倒的垃圾──給殺死的。原本Migi決定要沉睡,但關鍵時刻,它還是決定出來再幫一次新一的忙,並救起了原本會死的里美,象徵人類與寄生種仍然是有情感的。作者在同一部作品中,提出了一種論點,卻又將自己的論點給駁倒。在前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人類都是無情的,但透過最後一幕新一之口,他卻又指出了:「人類跟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是有情感的!」透過原本已失去感情之人新一說出此句話,如同歌頌了人類精神的偉大!
 
  事實上,音樂也是《寄生獸》的一大亮點之一,片頭的「Let Me Hear」紅極一時,由唱過《獵人》和《賭博默示錄》的「Fear, andLoathing in Las Vegas」演唱,略為陰暗的曲風、Fear獨特的演繹與嘶吼音,成功地帶出了《寄生獸》灰暗的紛圍。配樂更是令我記住了「Ken Arai」這個人,「NEXT TO YOU」算是其中最有名的配樂,但其實我更喜歡的是他Skrillex風的混音搭配,而動畫中使用DJ混音曲子的作品也並不多見。其中我較喜歡的曲子是「GALAXY」、「HYPNOTIK」、「AMI」與「BLACK NAIL」這四首。
 
  《寄生獸》算是值得一看的動畫,它本身有著一個算是有些特殊的題材,設定上以「寄生獸」為主也是很有創意。若想看點富有內涵的戰鬥番,它絕對是不錯的選擇,裡頭的許多臺詞更是珍貴的語錄,能喚醒收看本作的觀眾心中最大的反思,極富深刻的寓意在其中,造就了它跟其他動畫不一樣的高度與廣度。《寄生獸》的野心是相當大的,我很樂於推薦本作給許多未觀看它的人,你甚至可將之視為是部哲學經典與語錄體的哲學書籍,不管從何眼光來看,本作價值所散發出的光芒都是無法被抹滅的。維基上也記載了《寄生獸》中的許多語錄,請務必去看看
 
【上一次點評:《SHIROBAKO白箱》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寄生獸》,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也恐怖,敗也恐怖──簡評《屍體派對》】
.《コープスパーティー》 [2 / 10分](全4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微雷,並雷到《Another》]
  《屍體派對》(下稱《屍》)是極度血腥的動畫,整部的調性是黑暗的,建議想看本作的觀眾多少做些心理準備。看到本作時,倒令筆者想起了一部歐美的黑色幽默動畫《快樂樹朋友》,因為兩者的血腥程度實在太過相似了。故事講述在一間名為「如月」的中學內,有一群學生因玩了「幸福的幸子小姐」此遊戲,因而掉入一間名叫「天神小學」的異空間當中,使得角色們被許多亡靈與殺人狂追殺,並造成了許多慘絕人寰之死亡的故事。一開始看到本作以「屍體派對」如此病態的文字排列方式下標,定也是很病態的動畫,但實言之,也不過是番茄醬多了點、死法噁了點,充其量只對題「屍體」罷了,這「派對」如此病態的景象,卻是在動畫中半分也未感受到。不過正是我早已預設會看到許多番茄醬,而這也正是本作的看點,《屍》在這方面稱不上是令我失望,許多的死法站在恐怖動畫的角度而觀,也是挺過癮的便是。
 
  在《屍》中不存有「角色塑造」一詞,不光是角色們的智商十分堪憂,當我看完本作時,我甚至只記住了「持田」、「由香」、「直美」三個人名而已,因為片長短兼之無角色塑造,使得角色們並未活在觀眾心中,甚至連名字也記不住,雖說角色的臉蛋確實貌美,可這卻也說明了本作角色的等級僅能停在「看臉」罷了。
 
  但事實上,《屍》的編劇功力不壞,因為故事加上了「解謎」這元素,角色們除了逃避亡靈和殺人狂的追殺,還得找出天神小學受詛咒的真相,使得劇情增色了幾分,且兇手的一波三折看得我很是趣味,結局收尾的方式更是在我意料之外,亦是本作一大亮點。但論及其他部分之欠缺,便僅是令角色不斷地死亡,或是一直試圖製造出恐怖的氣氛,顯得本作劇情節奏很是平淡,若整部作品一直將心力放在「製造恐怖氣氛」上,而劇情反倒演得不到位,如此買櫝還珠的行為,豈不怪哉?且「解謎」的過程亦是不合邏輯,要是我跑到如此詭異之處,我肯定是不會離開身旁夥伴的;要是我看到一堆屍體,我肯定是被嚇得魂不附體,但角色們卻意外得冷靜,使得我不禁懷疑他們是否是見慣了這場面?卻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得以見慣?實在值得思考;要是看到亡靈想來殺我了,我肯定是連跑都來不及的,但他們卻廢話連篇;要是我跑出了異空間,我絕對不會再回去一次,但岸沼卻回去了;要是欲要解手,我肯定就近處理,然而由香卻非得僅為了間廁所而大費周章。而且本作最該死的是,女角色們死便死了,何必在她們死亡前還硬要強送福利?強要露內褲,只會令人齒冷,更令人嗤之以鼻,並且將整劇的層次全往下拉低而無起到加分之作用。
 
  《屍》的突出之處,恐怕便是「製作品質」了。在培養恐怖氣氛上,固然犧牲了不少劇情,卻也確實做到了層次,如正常的鏡頭突然一歪、時不時突然大聲的音效、分鏡切下便突然冒出來的亡靈,製作的配合相當好。片頭曲「星屑のリング」十分符合本作片意,其近乎死亡的感覺、便似脖子被人勒住一般,這些精神皆唱進曲子內了。唯一可惜之處,便是本作畫面的色調太暗,所以筆者在看的時候,都得要將螢幕調亮便是了……
 
  順帶一提,跟同樣是「校園恐怖」與「血腥」的動畫相比,我更推薦的是《Another》。兩者明顯的不同是「死法」,《屍》的死法想突出噁心之處,所以片中充斥著內臟、腦袋、腸子等物,如在一幕中,繭被二名小孩猛力撞向牆壁,使得身體瞬間爆裂、迸裂而死,成了一團爛泥,但此法反覆玩轉,看久了也就如此,使得人審美疲勞。《Another》的死法不特別出眾,甚至內臟器官出現的頻率也是十分少,但其死法卻會令人感到很「痛」,何出此言?如有一幕女班長櫻木從樓梯上摔下來,以致雨傘倒插喉嚨而死,當時我還忍不住摸了摸我的喉嚨。
 
  簡言之,本作便是十分制式的鬼片,甚至無須多想便知後續的故事發展了,確實本作的長度也恰如電影,四集約兩個小時的長。以煮菜形容之,《屍》便是「擁有不錯的烹飪功夫,但食材極差」且差得足以影響整部動畫。
 
【上一期評論:《SHIROBAKO白箱》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屍體派對》,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想道路上的追逐──評《SHIROBAKO白箱》】
.《SHIROBAKO白箱》 [9  / 10分](全24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內有劇透]
  先說結論罷:我認為《白箱》是極具價值的大作。
 
  下文以「故事」、「角色」、「劇情含義」這三點下筆。
 
  《白箱》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題材」,它屬於動畫製作人員製作「動畫製作人員製作動畫故事」的故事,這題材聽來就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想要做出這種後設類的故事,是寫故事的人也必須充分地對自己的行業瞭解後才寫得出來的,不過故事很好概括,便是:「關於動畫這行如何解決困難之一二」,劇中不斷出現困難、又不斷將之解決,便如同現實任何一行工作一樣。可是很好概括不代表差,因為本作卻也在解決事件的過程當中傳達給了觀眾許多觀念:「動畫,是要大家的目標一致並經過不斷地努力,才能做出一部好動畫。」確實我們在各集看到了許多狀況,諸如當初木下監督臨時想改動女主的表情,居然必須動用到許多人力、甚至產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危機,也才令人明白一部動畫的誕生有多麼不容易。
 
  整體而言,《白箱》的故事嚴謹、漏洞少,諸方面素質也極其優秀,兼之題材新穎,劇情節奏掌控得很平穩,非常之嚴謹,不慍不火,不會有甚麼超展開卻也不會無聊得令人打瞌睡,且劇情很平實自然地正在慢慢推進,娓娓道來,令觀者十分舒暢。在各方面的細處當中,《白箱》都很努力地為我們塞入更大量富有寓意而有溫度的故事,刻畫了時下工作人樣貌,並向整個現實控訴。但在這點上,我不否認《白箱》確實理想化了部份現實的情況,諸如小葵就算遇上困難也會很理想地有可靠的前輩與上司的鼓勵和開導,可是真實情況這樣的機遇是不多的,現實反映出的往往是冷漠的無助,但縱整體而觀,其實《白箱》理想化的對象也不過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如果本作真的沒有血淋淋地刻劃出現實面的話,會有那些小葵求助無門而感到絕望的情況發生嗎?故事又為何要不斷強調著木下監督「乳搖天事件」呢?為何要特意刻劃出平岡原本是個熱血蓬勃的年輕人、卻因進入業界而鬥志漸漸被社會這臺大型的機器給磨碎的例子呢?可說其過程其實是相當慘烈的,每位角色都曾有其無法克服的瓶頸,繪麻也為了繪畫功力不足而否定過自己、靜香在選拔《三女》的聲優因一念之差而被刷掉,現實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
 
  但唯一不同的是《白箱》在重現現實的過程中時,將「結果」給理想化了,諸如上述舉過的一切例子,注意觀察的話,其實他們在《白箱》的故事結束後,都有了很好的善終:一直不知自己能做甚麼的小葵,最後也有了新的期許和夢想、木下監督很成功地克服了《えくそだすっ!》與《三女》製作期間的困難,前者靠著神奇的速度還是完成了最後一集、後者則透過成功說服原作者扭轉了困境,並在最後一集成功送抵的情況下順利播出、平岡也算是透過高梨這麻煩鬼化解了自己心中部份的心結,也透過小葵的努力而有了些許改變、繪麻也在井口(或者該說杉江)的協助下走出了陰影,並在最後也跟父母坦白了:「自己似乎能夠透過畫原畫自力更生了。」對某部份人而言,或許靜香還是未能在故事結束時獲得該有的回報,但我認為對靜香而言,她要走的路尚長,任何事似乎看起來都漸入佳境並慢慢地步上軌道,《三女》的試音更是為她踏出了夢想的第一步,可說編劇也算是為觀眾留下了一個很好的想像空間不是嗎?
 
  可是試想,現實真的一切都會那麼順利嗎?這才是理想化的部份。但是,我不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本來我們觀眾來看故事,就是希望能在從中學到甚麼、獲得些甚麼新的概念與想法,令它成為助長我們的養分,起到啟發我們的作用,畢竟連《白箱》劇中的舞茸編劇也在第二十集時說過了,在他為小綠出「吵架」的課題時,小綠化用她與平岡間的事寫入故事當中,舞茸批頭就下了評語:「感覺太真實了,要別人讀你的個人經歷,一點趣味都沒有。」便將之返工了。理想化其部份的劇情,它才能成為實質真正意義上的「故事」而不是「紀錄片」。
 
  「角色」部份,我認為《白箱》的角色駕馭能力簡直就是天才。我們都知道《白箱》是部群像劇,可是他卻有辦法全力為每個人物注入生命,光看最後一集的全體人物合影照就可以知道了,橫手她可是創造了那麼一大堆人物啊!當然會忘掉一些人物是無可厚非,就算你不記得了他們的名字也好,畢竟《白箱》可是有整整七十四個人物(而且還不算劇中劇的人物)可是你卻會發現,看完後你竟然還能認出不少人,代表人物確實進入了觀眾們的心中才有辦法記得他們,能夠在僅僅只有二十四集的動畫中讓觀眾記得三十個以上的人物就很了不起了,更別提能夠創造出那麼多以上的人物,簡直是壯舉,反觀其他動畫,甚至連一位角色都塑造不好,更別提還要寫那麼多的角色,這時你就會發現《白箱》掌握角色的能力真的是天才級別的。但稱讚編劇之餘,我更想稱讚的還有另一個,那就是角色設計,先不說要設計出那麼多的角色本身就是件很有難度的事,重點是縱然量多可質卻也高,居然能創造出那麼多如此萌的角色,包括路人都很萌,只有佩服。
 
  此外,極具現實感的角色亦是其優點,如「高梨」,他代表的是「社會新鮮人」,這些人通常剛進入這行一定覺得自己很能幹、甚麼都肯做,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又或者將所有過錯訴諸社會、或者動不動就拖同事下水,卻裝作事不關己的樣子;平岡這角色或許令人討厭,總是一副消極的樣子,但我認為才是最具現實感的角色,而且他的消極背後是有很大的原因的。我們能看出,平岡原本是個熱血蓬勃的年輕人,我想他之所以如此消極,是因為他已經「失去那個夢想」了。平岡當初之所以會走上「動畫」這條路就是懷有那個夢,所以他才決定一直幹下去,說不定有朝一日當個導演甚麼的。但是當他覺得他失去了這個夢之後,那便甚麼也不是了。於是在當下,平岡已經知道自己快走不下去了。在製作動畫的這條路上是跌跌撞撞的,當他真正做起來時,他才知道,高中時期的那些夢真的很愚蠢,那時的他不知道,要當下一個宮崎駿是要花上多少時間和力氣的?而這些付出對他來說,他可能無法應付吧?本來堅持夢想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人成功、但也有人失敗,而平岡,就是那個失敗的人。在進入業界的當下,他的鬥志也漸漸被社會這臺大型的機器給磨碎。但這並不是誰的錯,只能說現實本身就是如此殘酷的一個東西吧?
 
  所有的劇情真的就是全力用每一個細節為每個角色填補他們的人生,進而塑造他們,並將劇情精神表現出來,實是不可多得的動畫,劇情層次太豐富飽滿了,真是收穫滿滿,愈看愈好看,幾乎是每一集都很精彩,且還是幾乎每一集看完後都會令我沉思,看完都不禁想要掉眼淚。僅用二十四集居然就能將故事講得如此龐大、人物群眾多而不枯燥,豐富且首尾呼應的飽滿故事,短期僅五集造成我的共鳴,實在不容易,甚至在我以往看過的所有作品當中是很少見的情況,縱然在冷硬的科普過程中,仍然有不少有溫度的劇情,令人暖心,亦透過回憶展現了些不少溫情,塑造了人物,體現了《白箱》最核心的精神「夢想」。
 
  《白箱》裡頭給我最大印象的職業大概便是「聲優」了。從第十四集中的試音會議中我們不難看出,聲優界是許多外行人不瞭解的,但諷刺的是,正是由這些人把持住了聲優的選拔,這同時是聲優這職業本身的困難之處,有時演技精湛卻選不上的事,更是屢見不鮮,像靜香本來是能夠獲選為《三女》的主角聲優並有未來光鮮亮麗的大好前程的,更重要的是,她終於能夠與其他四人一起參與共同的動畫,卻因其他人後來的幾句話,便如此簡單地斷送了一個可能有潛力的聲優的大好前程,更是赤裸裸地展現了聲優界的殘酷,更虐心的是,當小葵擔任《三女》的製作管理、繪麻擔任原畫師、美沙製作3D模板、就連唸大學生的小綠都能以設定人員的身份參與進《三女》這部動畫當中了,僅有靜香一人被拋下、落單。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櫻花莊的寵物女孩》的影響?我在看《白箱》演出聲優的橋段時,總是感到特別感慨,因為七海就是如此,冷靜下來思考,雖然人氣聲優們擁有不少愛好者,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在表面光鮮下卻充滿了辛酸,我們可能沒想過,現在他們看起來光鮮亮麗,卻不知他們是踩著多少人的屍體爬上來的。就算在重看《白箱》的過程中,每次看到靜香的橋段時我還是會刻意跳掉。
 
  所以,第二十三集才會是整部《白箱》中最令我為之動容的地方,最後兩集我是真的掉淚了。到靜香說出臺詞:「我感覺現在,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的臺詞時,再看到小葵那令人心碎的哭容,自己彷彿也痛心地掉下了眼淚,使得劇情的層次升到最高,真是令人不由得感慨萬分啊!其催淚度在精彩生動的配合下,得到了難以置信的昇華。在看到小葵如此努力、拼命,最後終於找尋到了她那一小絲夢想的希望時,看來是如此地令人覺得苦盡甘來,一切都值了!
 
  若要我用一個詞去概括《白箱》的劇情,我覺得就是「夢想」了吧?
 
  《白箱》的人物和劇情,其實都不難看出「夢想」兩字,小葵不也正是為了夢想才進入了動畫這行嗎?她有個動畫的夢,真正進入之後,她又看見了另外的夢想,同時,亦看見了別人的夢想。這些人的夢想,有人實現了、有人卻沒實現,平岡便是一個沒實現的最佳例子,同時也展現了動畫產業的殘酷。靜香雖然實現了她的聲優夢,但我們卻亦不能夠忽略她前頭走過的痛。於是結局給人的感覺也就更加深遠了。《白箱》演到了最後,劇中劇《第三飛行少女》結束了、小葵也終於抓住了她的夢想,或許只是一小部份,但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夢想,她也確實看到了甚麼,所以依然偉大,往後亦有可能成為她繼續將動畫製作下去的動力。
 
  這或許亦呼應了《白箱》的片尾曲名:「Animetic Love Letter」──寫給動畫的一封情書。
 
  我認為《白箱》便是寫給動畫的情書,這其中不只包括了本作監督所要呈現的夢想,同時透過小葵,亦畫出了動畫未來的美好願景,告訴我們,動畫仍然是有希望的,所以我相信著《白箱》勾勒給我的美好願景。可說在《寄生獸》等眾強番環伺的2014年下,《白箱》竟然還能取得如此的成績。《白箱》沒有霸權番應有的中二、少年、熱血的元素,一部單單談「夢想」的動畫,竟能成為一部權傾一時的銷量霸權,這正是《白箱》利用人心深處平凡的真實,並逐步建構出了它的故事與角色,才能取得今天如此的成績。平實質樸的語言,正是《白箱》最大的象徵符號!
 
  至於結局的最後,七福陣仍然沒有做出來,但我相信觀眾根本不在乎七福陣到底能不能做出來,我們所關心的,只是這些女孩們到底成長了沒,還是當初的那些女孩嗎?這五人,也對自己勾勒出了她們的願景,並朝著夢想一步步地前進著。這使我看到結尾的時候,是異常感慨的。《白箱》對我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朝著「夢想」之路一步步前進的故事。
 
【上一次點評:《賭博默示錄》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白箱》,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