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喜歡,請支持我: https://www.facebook.com/XianYunReviews/
【刻骨銘心的侵略──總評《三坪房間的侵略者》】
.《六畳間の侵略者!?》 [6.5 / 10分](全12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全劇透]
  《六畳間の侵略者!?》的日常性很足,結局更是令人回味,甚至上升到了其他日常動畫少有人能及的高度,留下了歷史性,日常性更贏《乾物妹》不少。我認為,《三坪》並沒有評價與想像中的那麼糟,相反地,它反而是日常動畫中能夠被借鑑的一部難得的動畫,也才因此,我是有些為大沼心及本作抱屈的。通常大沼心導的動畫評價都不太好,BD只要掛他的名字也一定會爆死,甚至被稱為「爆死保證機」,也有不少批評他的人,罵名甚盛。大沼心還有導過像《笨蛋,測驗,召喚獸》、《C³ -魔幻三次方-》、《心連·情結》、《就算是哥哥,有愛就沒問題了,對吧》、我入宅後他所導出的《落第騎士英雄譚》等作,且均是在加入SILVER LINK後導出的作品,甚至裡頭有三部都是跟我喜歡的腳本家一起合作的。《三坪》的BD雖然也有賣到1944張,算是保本線,不過我覺得本作值得更好。雖然大沼心常被評價「活在新房的陰影下」,可是這部《三坪》,我認為甚至是少有能做出風格的日常作品,有它一定的高度在,與新房昭之相比,甚至更獨有一番風格。
 
  《三坪》跟《New Game》不單是它們整體日常性很相像,重點是它們同樣都是靠著結局的驚艷跟瞬時的昇華成為讓我能夠為它們給出高分數的理由,可能它們前面劇情平平,但光是結局把劇情的高度從最低一下子直接拉到最高的那瞬間的爽感,6.5分足矣。《三坪》整體結構雖有一些無法呼應之處,畢竟它們都是以「單篇」做為一個標的,但它卻是完整的,我也是在把這部重看完第二次後,才對它的整體結構有了真正的瞭解。其實說起《三坪》的結構如何構成並不困難:第一集令所有人物一起出場,前面則介紹一些東西,做些一般第一集該做的例行公事後,由靜香的憤怒結束第一集,第二集從提亞為何來到地球開始說明,眾人定出了侵略的規則,所以第二集的主題著重於「侵略」上,這也是為何會產生出了第三集的動機。第二集由キリハ提出「以馬拉松決定侵略分數」的建議結束,第三集就是整集演出馬拉松的故事。從第四、五集開始進入「早苗篇」,第六、七集則是「提亞篇」,第八、九集「ゆりか篇」,第十、十一集「キリハ篇」,不過キリハ篇不全然是キリハ的故事,因為第十集的前半部還有「春風超人舞台劇」的日常。你會發現它的格式跟編排是很規律的,就像被排整齊的方塊與積木一樣,這也是為何我說它完整。之後就進入了全《三坪》中一直為我所稱讚的第十二集――其故事之結尾。你會發現,雖然《三坪》還有其他優點,但會被我稱讚的、以及我以後會推薦《三坪》給他人的理由,可能還是它的結局,便可知我對此結局有多高的評價。
 
  《三坪》的結局真的是少有動畫能企及的高度,這結局所帶來的感動與感慨,停駐而留的韻味、給人留下的回味,雖身為被改編的作品,卻顯得比任何一部完整,甚至如果它還是原創的,我反而會覺得原創這個結局真的太智慧了。結局有很多令我感動的情節:孝太郎得知活動室無法使用,而奔跑回去可樂娜莊時的那段獨白則是全劇讓我最感動的:
 
「是啊,不去找甚麼奇怪的理由,一開始就老老實實在一零六房間裡辦就好了,和她們相遇,就是在一零六號房間……我只是想將這份心情傳達給她們,不需要拘泥於甚麼驚喜,只要能和大家一起開心度過,就足夠了。」
 
  正是這段獨白,讓故事達到了最高的昇華,我認為這段真可成為《三坪》的代表情節,甚至,它闡釋出了一些我們不曾思考過的人生意義,舉父母相處的例子,送他們禮物,價格與形式完全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那份心意,甚至重要也不是那份禮物,而是當下的那份心情、跟你相處在一起的時光,那才是真正寶貴的寶物啊!這段獨白更象徵了一種角色的成長和一種覺悟,與《涼宮春日的消失》歌訟的精神是相同的:「其實也不過就是為了守護這些僅有的日常,不需要太過於冗贅與華麗的驚訝,只要能跟大家在一起,一起歡笑、一起哭泣、大家平安喜樂的那份心情,好好把握這些僅有的時間,因為可能將來大家便各奔東西了,所以,趁著大家還在一起的這段歲月與時光,去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間,這點就足夠了。」主角孝太郎更從前面的故事轉念出了這可貴的人生意義,故事展現出了高度,造就了劇情是飽滿的;另外,它甚至還弄了個首尾呼應的滿分作文,即「最初的一零六室與最終的一零六室」,令觀眾瞭解到,雖然一開始進入這故事時,我們對「一零六室」這詞根本無特別感覺,可到最後不斷的日常洗禮下,這詞已不知不覺有了力量和重要性,其中更是呼應與對題了「三坪」這個詞,僅僅是如此的故事,在三坪大的房間內、與幾位侵略者們的一場故事與日常,卻也因此瞭解了標題「三坪」的真諦,眾人最初相遇的這個場所、一場美妙善緣的起源,不但首尾呼應,而且也對題。這更令我學到了「日常」的魔力究竟有多強。
 
  而沒想到,奔跑回來一零六室後的孝太郎,等待著他的居然會是盛大的歡迎與派對驚喜。原來,提亞等侵略者們也早就計劃了一模一樣的事情,她們也想給孝太郎一個驚喜,雙方都是同樣的心思,「彼此為對方著想、也想給對方一個驚喜」的這種心情,看得心真是溫暖。當時孝太郎也微笑了一下,看似是認了與無奈的笑,但我認為那更像是感受到對方的心意後而不知覺露出的微笑,最後他的那一句臺詞十分窩心,是我公認《三坪》中的最佳臺詞:
 
「突然我查覺到,也許不知不覺間,我的心已經被侵略了吧?被這些侵略者們。」
 
  再度呼應我提過的:不斷的日常洗禮下,眾人的心已不知不覺地連在了一起了,更把看似平淡無奇的標題「侵略」的原意賦予了另一項意義,這一著令人動容!派對後,則是孝太郎與學姐的對手戲,以聖誕節的雪夜這一經典元素當作場景,使得整體很有氣氛、很有最後一集的氣勢,最後孝太郎居然送給學姐自己親手織的圍巾,一是首尾呼應,二這簡直是告白的節奏啊!但最後那一齣王子公主演起來倒讓我有些尷尬了。
 
  另外,最後一集透過孝太郎在奔跑過程中的那段回憶與獨白,也提到了角色們的成長。對於早苗或露絲等人的成長我並無太大感覺,重點在提亞上面,全《三坪》當中我對她的成長的感觸最深,孝太郎形容道:「提亞也成長了許多呢,比起剛見面的時候率真,溫柔很多了呢,或許成為如今的她的家臣,也挺不錯啊。」提亞本是一個極為尊貴的皇女,剛出場時老是帶有傲慢的語氣,但隨著之後跟孝太郎的相處,到「提亞篇」跟孝太郎共同練習的那段時間,以及孝太郎擊退敵人的英姿、兼孝太郎與心目中的英雄藍騎士在提亞心中的形象重疊。提亞從原本高傲的皇女、到與孝太郎鬥嘴的夥伴、到孝太郎成為她心中英雄的形象、到她的一位摯友、到漸漸喜歡上的對象,或許不知不覺當中,提亞的心也被孝太郎給侵略了吧?使得她願意拋棄皇女的身份,與她原本認為的平民孝太郎平起平坐,兩人之間成為了好朋友,真正與一零六室的大家融入在了一起,甚至在這間三坪房間內學到了她不曾理解過的人生道理,或許這也才是為何提亞會發出如此感慨吧?
 
 
  到最後,我認為提亞甚至已不把孝太郎當家臣看待、也沒有這個打算了,而是兩人以同等身份成為知心的朋友。孝太郎之於提亞的心態亦是如此,從原本極不想成為她的家臣,以及兩人之間不停地鬥嘴、到認識到其實她也不過只是一位嘴上不饒人,可內心卻很善良的皇女、再到一位摯友、最後孝太郎自己也不禁萌生了如此的想法:「或許成為如今的她的家臣,也挺不錯啊。」兩人之間的關係隨著故事逐漸拉近,亦能看出,提亞也成長了不少。我相信這對往後提亞成為女皇的幫助絕對是大的,若她沒有待過一零六室,往後她恐怕只是個暴戾、不懂俗事與自以為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女皇而已,但正因她待過,她才懂了些人生的意義,相信往後她必然會利用在一零六室所學到的東西,成為一名人人稱道的賢君。在「提亞篇」的最後,提亞暗封了孝太郎為她的騎士,縱然孝太郎本人不願意,但提亞還是願意這麼做,表示她心中真的是重視孝太郎、把他當成一個重要的人的,甚至孝太郎被真希傷害了,以「辱我騎士之罪,萬死不足以償」不惜以毀掉可樂娜莊的風險,也要全力動用佛德賽的科技為他報仇,看了後,心也是相當溫暖。
 
  論角色的成長,「ゆりか篇」的最後一幕,ゆりか那自信的一笑也算是很經典的。
 
 
  前面ゆりか給人的形象總是笨拙與不靈巧,這使最後一幕的笑容所展現出的自信,讓那一刻的她變得很美,不單前抑後仰的手法令角色獲得昇華並有了溫度,角色情感亦有了層次與起伏。這也令我覺得,《三坪》每一單篇的結局,其實都能留下些不少的餘韻,每一個單篇都做得不錯,甚至單獨抽出來或許還能成為一部短篇動畫的程度,實不容易。「提亞篇」與「ゆりか篇」都蠻有價值的。
 
  《三坪》的日常性也不低,雖然這部我已經看過第二遍,但前面幾集我還是會不停重覆地看,而且也看不膩,我只能說,《三坪》唯一的敗筆就敗在那幾個無聊的戰鬥,這也是為何整體實力會輸《New Game》,差就差在這裡。這個徵兆特別體現了在「ゆりか篇」與「キリハ篇」上,很多的戰鬥其實都超無聊的,實在沒必要,像魔法少女跟地底人的戰鬥,那也不是故事的賣點,所以實在不需要刻意去寫出那麼無聊的東西,而是專心致一搞好自己的日常就可以了,所以也幸虧《三坪》沒弄出太多的戰鬥情節,不然今天這個分數絕對天差地遠。《NG》跟《三坪》就差在,一個是用很多日常說日常故事,結尾昇華、另一個用許多趣味性說日常故事,但參雜進去了很多無聊的東西,但結尾的昇華又比前者好上很多。另外還有一個小缺點,即是第一集跟最後一集都是出現了一個神秘女聲不斷地對孝太郎傾訴話語,結果故事始終沒有說她是誰,但唸在輕改動畫,我也就不過計較。總之,雖然《三坪》有那些小瑕疵,但我還是選擇忽略掉它們,畢竟其實那些無聊的場景我也是用快轉掉的跳過了,也不怎麼浪費我的時間、不會令我看不懂,更不會造成我不爽的情緒,所以在對我造成的影響不多的情況下,我便不多苛責這事了。
 
  結局最後的「完!?」跟キリハ「總有一天會再次相見的,對吧?」的那句話,更是耐人尋味,不禁令人浮想聯翩,似是在預示著甚麼,或者暗藏玄機,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縱然我們從後來的歷史脈絡已經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三坪》預計也不會出第二季了,畢竟它的BD也沒賣到能出第二季的銷量、熱度也不算高,跟它當季的《Free》、《刀二》跟《月刊少女》(關於《月刊》會在安排一篇評論)三部甚至都比它紅,而且現在離2014年也蠻久的了,要出第二季早就出了。不過其實我覺得《三坪》有沒有第二季也沒差,你既可說它結局完整、也可以說它留下的結局十分適合做第二季,因為它是開放式的結局。最後孝太郎等人在布幕後,準備開始公演〈藍騎士〉的續篇,但沒有說明究竟之後演出的情況如何,而是在公演鈴響起那刻,令畫面暗下並以這結局結束這部十二集的日常作品,讓人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與有更多層次的回味,饒富趣味,能做出這種結局真的很厲害,不管是哪種能出第二季或不能出,動畫公司都不虧,但若這部有機會出第二季,我還是會希望它出的,畢竟它真的是很好看的作品。
 
【上一期評論:《鬥牌傳說》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評論,請點個喜歡分享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闘牌伝説アカギ》 [7 / 10分](全26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含劇透,並有《賭博默示錄》之雷]
  不可避免地,鑑於我看《鬥牌傳說》的動機是《賭博默示錄》、我也對該作十分推崇,且兩部作品的作者同為福本伸行老師,所以下文我會不斷地再三提到它的名字,並與《鬥牌傳說》做各方面比較。(關於《賭博默示錄》敝人先前寫過其拙評,見於
 
 
  於《鬥牌傳說》(下稱《鬥》)的感想,前期我會給八分,但後期六分不及。《鬥》前半部份的心理戰很是好看,頗具《賭博默示錄》(下稱《賭默》)之風,如我在看到劇中「Chicken Run」的這名詞出現的時候,遂喚醒了我以前在觀《賭默》時心中曾有過之感──一種恐懼感、懼怕角色的死,並不禁將自己給帶入到作品裡,心中隨之起伏,這我稱之為作品的「帶入感」。但在《鬥》後期便感覺不到這種「帶入感」了,此亦為其缺失之一。若說《賭默》有著一股莫名的魔力能夠將人拉進作品恐懼的旋渦裡,那麼《鬥》皆不見,如在《賭默》中開司玩E卡的橋段,我老是莫名地懼怕著他恐怕真會被穿破耳膜,作品會讓人感到刺激,可是我完全無法從《鬥》感受到這股緊張感。我以此故歸咎於二者,其一是「遊戲競賽方式」,《賭默》的遊戲幾乎皆是玩命的競賽,輸了非死即失聰或失指,而《鬥》之其威脅感鮮矣,「打麻將」本身便相當難以取得帶入感,此點後文詳述。如浦部快輸掉的那段,《鬥》根本沒預示輸了之後會發生甚麼事、會不會天降大禍?全無這些概念,又該如何帶入?若說「輸錢」之痛的話,《鬥》同樣也無給觀眾一個「失去錢會究竟有多痛」的概念,我沒有賺過那些錢,甚至乎終身都賺不到也說不定,而且即便輸了那也不屬於我的,便會有置身事外、無分外緊張之感,一部份而言,本作無法對觀眾產生「帶入感」的這點便已經輸《賭默》一節了;其二是「作者功力」,我們皆知《賭默》為《鬥》後之作,也就是說,也許福本伸行老師當時還不具有一定的功力能駕馭高水準的作品、猶未能創造「帶入感」與「緊張感」給觀眾,固然《鬥》「鷲巢篇」有「抽血」的死亡威脅,但比起《賭博默示錄》的開司隨時處在可能猝死的恐懼中,刻劃出人物的恐懼,才更令我被作品之帶入感所吸引。赤木太強、太全方位了,甚至可說,我途中完全無任何一次為赤木的死而擔心過,包括抽血的「鷲巢篇」。又或者浦部之例,我一開始不知道他輸了之後會被扭斷所有的手指,故仍無緊張感,即便知道好了,我依舊不會因此感到緊張,因為角色刻劃得實在太淺了,這就是作品魅力的差距吧?要是《鬥》能創造出「帶入感」,早該在第一集便讓人感受到了,然而它沒有,我也就不多指望之後會有如何的驚人變化了。我以為,與其為了顧作品面子而刻意將造神主角、將角色神化、創造天才角色,《賭默》中開司的地才形象與他最後的逆轉才會令我覺得更過癮,也更會令我對他的失敗感到緊張。
 
 
  於是少了我本因《賭默》而產生出的我本以為《鬥》也具有的「帶入感」的期待,以及少了我投注在《鬥》的、希望看到「第二部賭默」的期待,「多少的期望帶來多少的失望」,誠然,本作是令我失望了。《鬥》前期節奏控制得很不錯,整體流暢,打麻將與打BOSS也打得很快,三至四集處理一個,這點實在相當明智,我認為,要是它將整部斷在打敗浦部之處、將打敗市川當成作品的最高潮,本作依然頗具潛力的,看上去既簡潔有力又少有缺失之處,在短期內將故事一路從前面爆發至結局的作品是我最喜歡的,《涼宮春日的消失》便是最好的例子,也因此,我反倒認為打敗市川才是《鬥》最好看之處,而本該好看的橋段,即打大魔王「鷲巢巖」的橋段,卻反而成為了本作的最大敗筆,以及我討厭本作的理由。後期「鷲巢篇」時,《鬥》節奏拖泥帶水的程度令人髮指,事實上,一開始進入「鷲巢篇」我還不恁地介意,但這是建立在我還不知道「鷲巢篇」居然會從第14集一路拖到結局的前提下,即便中間夾雜廢話,我也會解讀成這是福本作品慣有的習性、是他的風格,畢竟平心而論,福本作品真就是廢話連篇,在《賭博默示錄》我不挑這毛病是因為作品劇情太好看,以致於我會自己解讀為「這是作品風格與魅力之一」因而接受,這就和你喜歡一部作品,所以你會將一部作品的缺點一齊愛進去是一樣的道理。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亦會出現反例,而很諷刺地,這反例就出現在了兩部作品同為一個作者的《鬥》當中。《鬥》後期的開頭也有一堆廢話,但因為它前期的優秀使得我沒多加在意,可到後面廢話居然愈來愈多,甚至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後半部份的拖沓皆是那些廢話害的,可能有些並非言之無物,而是有必要而做出的說明,這個我會分辨,但其他諸多不必要的情節,僅是拿個牌竟然就能花掉好幾分鐘,而且許多廢話明明前頭說過了,後面仍要硬加入。於是後來當我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嫌惡心情時,兵敗如山倒,我便連同後半部份一同恨上,進而憎恨「鷲巢篇」的全部,甚至拉低了我對《鬥》的評價。《鬥》前期均是三到四集結束掉一場比賽,而到打鷲巢時,我還覺得怎麼那麼快便出現大魔王,那後面還能打誰?結果萬萬沒料到,後面居然打了整整一季一半的數量!連續打了十三集,都已經能是一部動畫的量了!本來能不用拖那麼長仍硬拖,況且它拖了那麼長竟也還沒打完?打了十年的六場半莊,打到今天還打不完,僅僅一個晚上的麻將,能畫到連續十卷與動畫十三集,實在荒唐得無以言表!
 
 
  鷲巢雖做為大BOSS卻弱得緊,大招竟然是莫名的運氣?之後的贏法或者危機,動不動推給「強運」此根本無法捉摸、極為脫離現實的東西,令看的人很是出戲,進而造成了觀眾對《鬥》故事的隔離感,不用「實力」而是用「運氣」來獲勝更是會令觀眾覺得這故事顛三倒四、不倫不類,進而拉低了作品整體的素質,根本上便及不上《賭默》的高度了。結局也不完整,害得動畫黨根本不曉得後來發生了甚麼,開放式結局當真沒意思,前面將東西堆那麼高、話說得那麼滿、牛皮吹得那麼響,結果最後觀眾甚麼也沒看到,這便與「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知道赤木會活下來也根本沒用啊!更直接地說,告訴觀眾赤木會生存下來還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早就猜到了、那是必然的,畢竟說穿了,他就是主角,他又怎麼可能會死亡呢?所以知道赤木最後會活下來根本不具對懸念感釋懷的幫助,重點應該是他到底怎麼贏的?後來究竟發生了何事?不將故事說完整實在會引起觀眾的強迫症,迫切地渴望知道究竟在那段時間當中發生了何事?同比《賭默》,固然它也是沒連載完,但卻做得好多了,開司最後的結局確實有告一段落之感,戰勝了魔沼、從地下逃出,這方面我反而覺得福本老師的原作漫畫應該斷在動畫斷的點就好了。篇幅而言,一樣不如《賭默》,人家足足兩季的量,且每一季也皆是二十六集,正是《鬥》的兩倍,但前者爽快得讓我覺得一下子便結束了,與後者的拖沓相比,很明顯地高下立判。
 
 
  整體而言,《鬥牌傳說》諸多部分均不如《賭默》,若將本作放到一般的作品當中比較,或許能勉強及格,但它卻是我有投注過《賭默》的希望在它身上的作品,因為它們是同一個作者畫出來的,可是它倒令我失望了。若將《鬥》的前半部分抽出來與不管是《賭默》或者其他作品比,其實仍舊具一定實力的,我會給出八分,確實也與我給出十分滿分的《賭博默示錄》的分數很接近了,但後半部分的「鷲巢篇」正是拖《鬥》的後腿的罪因,我會給六分──甚至搞不好連六分也無。縱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考量,草根的刻畫、地才的主角、故事的節奏、遊戲的玩法、情緒的渲染、金錢的渴望是促成《鬥牌傳說》與《賭博默示錄》差那麼多的原因。開司給我們的形象是草根與地才的人物,他更與決大多數收看該動畫的觀眾很像,因而我們容易有帶入感,也正因此,一個地才的逆轉比起一個天才的逆轉,前者自然更容易引人入勝。固然能力值點滿的主角我們也會覺得很熱血沸騰,但後期卻亦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因而漸漸討厭上本作,更使得本作「帶入感」寥寥無幾,以是黯淡了它的光芒。另外,《賭默》裡玩了許多遊戲,而且遊戲方式與規則皆是作者自創的,但它卻又能在自己所建立的賭博規則上,再次創造出更精彩的故事,這正是它的優勢之一,但《鬥》從頭到尾僅有「麻將」這一遊戲,這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熟悉它的觀眾難免會覺得沒意思,畢竟自己也能玩,二是不熟悉它的觀眾便為難了,因為動畫中提及麻將該怎麼玩與麻將的規則等次數寥寥可數,估計作者認為,既然你來看了這部動畫便應該要會打麻將吧?但以我作為例子,我學麻將的時間並無很久,甚至可說我當初會學麻將的初衷,正是為了要能看懂《鬥》,可是我也不過是手機玩麻將自己揣摩而玩會的,無實戰經驗,對於那些分數的計算也不熟,更別說其他麻將的技巧跟怎麼看出好的牌型或壞的這件事,但故事卻將該元素也包含進去了,看的時候又多一層隔閡感。正因一開始我對麻將還不熟,所以本該熱血沸騰之處無法熱血起來,等到最後終於進入狀態、總算看懂角色為何興奮時,它又進入「鷲巢篇」了,規則又改變,等於前面完全白費力氣,甚是可惜。心理恐懼的描繪,無法令觀眾感同身受,而且《鬥》也沒有給觀眾「對於金錢的概念」,例如我在看《賭默》時,我會知道開司賭的那幾億對他有多重要,於是「金錢觀」與「故事」便結合了,輸了錢我們便會感到緊張,但在《鬥》裡,感覺金錢與勝負似是兩回事一般,不管赤木是輸是贏,我皆看不出他到底在想甚麼,那些錢對他而言是重要的麼?對敵人而言又如何呢?此行僅是再給觀眾多一層隔閡這樣不划算的事情罷了。這些均使《鬥》與《賭默》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後我給的評價是「虎頭蛇尾的作品」,當真很可惜,一方面它好得讓我想給打高,另一方面又爛得讓我打算給它最低分,在我心中的這兩種情緒實在很矛盾。前面八分後面六分,因此最後我給了它一個中間的平均值「七分」。
 
【上一期評論:《食戟ソーマ 貳之皿》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Facebook】: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如果您喜歡這篇評論,請點個喜歡分享
 
 
 
 
下一期預告:歡樂的少女漫畫。《月刊少女野崎君》
 
後記:
  平心而論,這次的〈總評《鬥牌傳說》〉,真覺得自己寫得挺差的,就跟我所形容的《鬥牌傳說》後半部的劇情的情況一樣,很拖泥帶水,但想想都寫完了也不能就此放棄,想著還是發了上來。若有「此評不如既往之評」的感覺是很正常的。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戟之靈 貳之皿》 [6 / 10分](全13集)
 
警告:本文帶有很強大的個人主觀意見,若對此點感到不適的人,請馬上關掉視窗。
 
[文有劇透]
  感覺《食戟二》不如《食戟一》了(關於《食戟一》的評價請見於敝人先前寫過的拙評),主因在於節奏調控的問題,這節奏太快了,僅僅十三集的量,居然就有如趕火車一般地趕了好幾部的劇情,我舉兩個例子,其一,像緋沙子與創真進行實習的那一集,我雖不是原作黨,但原作黨的說法是說這部分很重要,是創真把緋沙子收入後宮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促進兩人更進一步的劇情部分,可是在動畫中我完全感受不到。
 
 
  其二,「秋季選拔」是第二季最大致命傷,況且它的篇幅佔最多,它用一集處理一場的方式去打選賽,但看久了十分審美疲勞,且使得主次的節奏不分明,無法體會出劇情層次感,也未有《食戟一》那樣一步步爬上來,靠著事前準備萬全周密的料理打敗對手的踏實感。第二季幾乎把準備過程的劇情全刪減掉了,改成以現場料理打鬥為主,一集打一個。秋季選拔是直接把料理拿出來,立刻便少掉了所有看創真從無到有的樂趣與感動,我之所以喜歡《食戟一》的原因,正是因為那些創真準備料理的前置作業,觀眾們看創真從無到有,看他突然靈光乍現並終於想出法子來破解對方的料理,這是看《食戟之靈》的一個樂趣。
 
 
  也因沒有看過準備前的樣子,角色的獲勝自然會令人看得不是很明白,畢竟料理這種東西太主觀了,之後不管角色講了甚麼大道理、分析料理為什麼好吃,都會給我馬後砲、強行把料理硬說好吃的感覺。所以創真把愛麗絲與美作打敗的料理,我也就不明白到底為何是創真打敗對手而不是對手制壓創真,要是我是評審,當初第一場我就選愛麗絲,相反地,創真早應該被刷下來了,因為愛麗絲的料理各方面都完爆創真,但可惜妳不是主角啊,所以創真贏了,這不是強行贏是甚麼?我在《食戟一》看到的贏得實至名歸的感覺,在第二季十分少,後面幾場比賽也有這種情況。不過還好最終的勝者不是創真,因為我當下就不覺得創真的料理能贏,要真贏了根本就是主角光環。
 
 
  總言之,我確實在《食戟二》也有收獲跟《食戟一》差不多的感覺,但劇情方面再一比,級別便差一個層次了,甚是可惜,不過我不認為這使我期望落空,因為該有的都有了,只是相較於《食戟一》沒那麼好罷了,但把第二季單獨抽出來看,它一樣是有水平的,受制於《食戟一》的光環而說它爛,豈不是甚不公平的一件事嗎?第二季不如第一季的主因在於刪減掉了許多重要的料理準備情節,並塞入了大量的比賽使人審美疲勞,但比賽內容也稱不上多精彩,有些強行硬說料理好吃的感覺,原因自然也出在少了事前準備的情節,另外則是角色群變化不大,篇幅不夠長,能說的故事有限,新出場角色不多,某些角色的出場頻率也降低了不少,不像第一季時如此活用角色。我認為《食戟之靈》這部作品要再穩住它目前的情節,就勢必得讓新角出場了,料理戰鬥的方式我想也是時候再來更多的變化了,否則終究是會像我看秋季選拔那樣審美疲勞的,這所導致的後果,將會是流失大量的粉絲,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因為《食戟》在進入新階段時,貌似人氣也開始有所下滑了。不曉得本作還會不會有第三季?若有的話,希望能讓我在第三季中看到更不同的表現。
 
【上一期評論:《New Game》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粉絲專頁】:閒雲
【其他】:閒雲的AnimeList
 
 
下一期預告:一部賭博加上刺激心理戰的動畫。《鬥牌傳說》
文章標籤

閒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