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圍繞於食堂的平淡故事──總評《異世界食堂》】
.《異世界食堂》 [5.5 / 10分](全12集)
[全劇透]
會來看《異世界食堂》的契機,一開始是衝著它的片名而來的。「異世界食堂」,感覺就很吸引人,直覺便是值得一觀的作品。另外,追《異》的前一天,朋友亦向我提及,本作似乎會是一部有趣向的日常番。當然其實日常番是沒有必要在「題材創意」上面做花俏的裝飾與創意的突破,畢竟不是劇情向,沒必要以這種方式吸人眼球提高劇情精彩度,但總是能提高故事的可看度的。
仔細一想,雖然《異世界食堂》結束了,卻也留下了許多可惜之處,大致可分為四點:(1)《異世界食堂》到最後仍然沒有將一些「該說清楚」的設定給說清楚,比如為何門會出現在另一端的世界之類的。(2)故事收得不盡然完整、有些人物就算到了最後,也只是被刻劃出淺淺的一面而已,例如店長,名義上他應該是主角,然而到最後我們仍不知道他是誰、他的背景是甚麼?他的餐廳在異世界以外又是甚麼風貌呢?沒有主角應有的樣子。這些未寫出的事或設定,其實我是很希望能在完結前給個交代的。縱然,本作到了最後一集,才硬是突然拋出了前十一集均未有的超展開出來,但終歸而言,我想知道的事它還是沒說完。
【第一集有稍稍展現西餐廳在現實的風貌,之後的鏡頭便全數投入在異世界】
【究竟西餐廳的門為何出現,雖然劇中有提過,但僅僅只是帶過去而已,未細加深入】
(3)過於將重點側重於「料理」上,使主線劇情大幅縮水,每週僅僅兩道菜,卻近乎把所有比例放在美食上,而忽略了角色的刻畫,使劇情推進力極低、角色代入感也不足;另外,角色塑造也太薄弱,比如「黑」,她實在太晚出場了,可話說如此,縱然如阿蕾塔此第一集便出場之人,十二集下來,雖然她很可愛、吃貨屬性很萌,但她的「靈魂」無法影響我,此正是為何一開始我會說「沒有代入感」。(4)音樂方面,不太能說上「可惜」,但很奇怪,因為PV一開始的配樂,給人是一種嚴肅古典的鋼琴曲,結果OP畫風一變,掉落為普普通通的動畫歌,ED就更奇怪了,聽著居然聽出了一股「泣番」沉重與離別的味道,可明明跟作品一點兒關係也沒有(針對ED,我在下面再細談)。三首曲子各自的違和感很重。
【黑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角色、又可愛,可惜出場得太晚、太少】
針對(3),我想繼續深談。確實,過於側重在料理的流程與解說上實在太拖沓,令本作的敘事步調與其他同為輕改的動畫比起來、是相對慢熱許多的。無論是前期的開場、或者後續的每集單元劇均體現了出來;每看完一集,若仔細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雖然剛才演了整整一集,故事卻似乎沒甚麼進展、也沒有新的故事資訊;雖然「料理」是本作的主題,每個二十四分鐘的單集卻祇做了僅僅兩道料理而已,而且解說偏多,就跟看美食節目似地、也沒有過多的角色心理描寫。從各種意義而言,均會使本作不及格才對。然而事實上,我有另外不同的看法:與其以「拖沓」這種較強烈的詞眼、我更傾向於以「慢熱」較溫和的方式形容這種情況。雖然上述似是批評,但我真正的感受是,我不但不會感到無聊,反而愈來愈適應這種節奏,甚至更神奇的是,雖然都只是單方面地介紹食物而已,卻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看完一集後還想再看下去。
究其原因,我認為「畫面」絕對功不可沒──一直以來,我很相信一件事,就是「再怎麼無聊的文字,一旦加上『畫面』後,就會活起來、瞬間就弭平解說的無趣了。」本作是一樣道理:料理動畫的創作目標很明顯──就是把人看餓嘛。能把人看餓,作品就成功一半了。要達成這點,最快的方式就是「畫面」了,畢竟對於觀眾來說,「看圖」絕對比「聽解說」來得直接,只消一張料理的畫面,就足以勝過千言萬語了。而由於《異世界食堂》在「美食」的作畫上,撇除偶爾的崩壞不提,整體質量實在太精緻了,於是時間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異》在「美食」的作畫質量上實在太精緻了】
「作畫」確實掩蓋掉了「劇情」的不足。正因如此,所以後來知道這部作品原來是輕小說改編時,我才更驚訝:因為我本來以為本作是漫畫改編。為什麼我會對本作是「漫改」而非「輕改」的訛言深信不疑的最大原因在於:「因為這部作品給我的感覺真的很漫改啊。」它的次序緩慢,跟輕改作品的路子完全是背著走的,輕改是速食文化、講求快,特別在又在近幾年套路文化的攻擊下,幾乎清一色都變成甚麼「最強男主」之類類型的作品了。像《異世界食堂》這樣萬汙濁中一點清的作品比較少見;就算撇除掉「速食文化」不談,老實說它自己本身的題材內容用「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也會比較吃香呀,如果是我,知道本作明明以「美食」為賣點、卻沒有圖,我就不會想看了。所以再這麼仔細一想,會不禁發覺這部作品真的滿厲害的,因為能到「被改編成動畫」的實力、一定是頗有人氣的輕小說了。它明明有這兩點的包袱,卻居然還能寫到被改編成動畫的人氣,並走到今天的地步。擁有這種實力、再改編成動畫的話,便能更加擴大其優勢了。
【劇中的每道料理光憑作畫便顯得極可口】
除了針對「料理」的批評外,《異世界食堂》還有一被詬病的點,即是「主線的敘事步調」。我一開始也以為這點是有問題的,可是再觀察個一、二集後就會發現──那些看似拖沓的故事正是推動劇情的重要鋪陳。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正是因為觀者擺錯「重點」了:我們均知道,本作是「料理」與「奇幻」兩元素重疊的作品,換言之,還可以說它是部「日常」與「劇情」兩元素重疊的作品,那麼究竟該把它歸為「日常向的奇幻作品」還是「奇幻劇情向的日常作品」?在我看來,後者才是重點。《異》是一條「以一集集多重支線並行的單元劇所構築而成」的大主線,支線就是那些,雖像奇幻作品,但本質還是「料理」及「日常」的成分居多。因此,「奇幻」元素在這部作品已經不是為「劇情」服務了,而是為了「日常」、即「人物小故事」才被使用的;寫出人物小故事,則是為了真正的劇情──「料理劇情」而服務。「日常」、「料理」、「劇情」、「奇幻」,四者是緊密相扣的。
【《異世界食堂》本質上還是部「奇幻的日常料理故事」】
【第一集阿蕾塔的出場,其實就是「人物小故事」的代表之一】
但這些人物小故事,說到底不過就是些普通又不起眼的故事而已,甚至還有點像童話、也沒甚麼精彩的編劇功底,如果想在現代主流的動畫市場殺出一條血路的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就正因為這四種元素的特殊搭配才能成功,不機智嗎?比如同樣是以「食堂」與「料理」做為主題的作品,若是其他作品的話,背景通常都是「現代」,故事內容可能就是以上班族工作遇到了瓶頸、學生在人際上不順心等等的,讓他們來到了共同的容身之處「食堂」;如果是其他作品的話,食堂的客人可能是學生、商班族、工人、家庭主婦這些具現代色彩的職業。但《異世界食堂》則是,進來的客人可能就是一名魔族、獵人、中世紀商人、騎士團長、劍豪等等具中世紀色彩的角色,卻又不拋棄「現代」的元素,而是以此為基礎再加入「異世界」與「奇幻」的元素。明明是換湯不換藥,但故事風貌予人的感覺瞬間便會嶄新許多,彷彿這部作品已改頭換面了一般,同時也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比如我們是現代人,對劇中出現的菜餚,像是牛肉、炸蝦、聖代,早就習以為常了,但看這些人居然這麼驚豔的反應,真是太有趣了。明明祇是區區的義大利麵,卻會馬上開始想著下次該吃甚麼;明明看著菜單長考一番了,最後還是決定點原來點過的食物,因為怎麼吃都吃不膩。
【後來看著菜單長考一番了,最後還是決定點原來點過的食物】
透過麵認識餐廳的人、在他手上的菜單你永遠只會看到跟麵有關的;透過聖代認識的、蝦認識的、炸肉餅認識的,都永遠祇認該食物。我在想,既然你這種食物都可以吃得這麼津津有味了,想必再換一次食物類型就又是另一個世界了吧?但都沒人想過互相交流一下,其實是很可惜的。另外細究一些,劇中每個人在吃食物時,都瞬間化身靈魂美食家,用一堆一般人根本想不出的詞彙去演說食物的好吃,我就想:「喂,妳不是獵人嗎?你不是商人的孫子嗎?」但不細究的話,還是勉強能夠接受。總之,《異》在奇幻元素的表現上十分多元,包括騎士、魔法、龍、商人、王國、魔人、獸,可說多變繁雜,這些在其他作品都會被各自獨立開的元素,都全數囊括在裏頭,反而變成了一部全新且獨一無二的作品、日常類中獨特的存在,難道不機智嗎?
【《異》在奇幻元素的表現上十分多元】
概括《異世界食堂》的故事核心,無非一句話:「圍繞在這間異世界食堂周遭的、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小人物的面孔」。這些具有奇幻風貌的角色們,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可能一名魔族女孩因為既不成人又不像魔,因此不受重視;一名獵人女孩根據一本日記發現了寶物,就是這座食堂的存在;一名騎士團長男子出城求援,萬念俱灰之際,見到了這座食堂。每個異世界珍客均懷著不同的理由,但不變的是,他們均共同聚集到了這間異世界食堂。再加上精良的作畫,過渡了「奇幻」與「料理」之間的劇情,沒有過多的華麗、而是樸實的轉場,便會讓本作整體看上去更為工穩成熟──所以我真覺得《異世界食堂》的心臟就是「作畫」了,如果畫面一崩、兵敗如山倒,本作是會崩潰的。透過以上的論述,我們知道了「奇幻」並不是本作的重點、存在於故事的功能性也不同,不應以此詬病。不過,雖然「奇幻」不是本作的重點,但若能針對這點再加以著墨、對設定資訊更進一步地說明,相信會讓這部作品的樣貌看起來更為全面的。
【無論懷著甚麼理由,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一起聚集到了這間異世界食堂】
《異世界食堂》的ED必須得仔細提一下。首先在歌詞方面,其實隱含了本作的意象在其中。這四句歌詞是這麼唱的:「どうして心は踊るの?どうして心は弾むの?賑やかな食事、好きな人たちの笑顔、それだけで。(為什麼我的心在雀躍呢?為什麼我的心在跳舞呢?熱鬧的進餐,喜歡的人們的笑容,光是這樣就滿足了。)」歌詞呈現出的意象是一間熱鬧非凡的食堂、眾多人們在裏頭吃飯的場景。或許歌詞便是店主、甚至是阿蕾塔的自白,因為看到了客人吃了飯菜後而自然流露出的笑容,因而感到滿足。最後兩句歌詞陡然急轉:「分らないけど、涙が出るよ。(雖然不太明白,流淚卻怔怔地流了出來)」受滿足之情而自然流淚。歌詞的心境從一開始的平靜、到轉折處後,居然有些鼻酸,讓我覺得這首歌實在相當獨特。旋律方面,「涙が出るよ」特別地唱進我的心,旋律就像是要把一顆心吊起一般,伴隨緊接而來的鋼琴、太唯美了。老實說除了兩段鋼琴間奏外,整首歌聽起來都不怎麼樣。自己覺得這首ED選得怪怪的,不契合本作的氣氛。《異》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歡樂而帶點懷舊的,OP就很符合這宗旨了,但ED不知怎地、畫風一變,居然開始變得憂傷起來了,有種宴席散盡、朋友們都走光了的氣氛。若是泣番,此歌極為合適,可惜本作不是。
【ED帶有一種本該適合泣系作品的、很深的滄桑與離別感,卻出現在了本作當中,顯得有些奇怪】
我並不討厭這部作品,倒不如說,在追它的這幾個夜晚,我很享受,亦有著多次被看餓的體驗。《異世界食堂》有它不簡單的地方,明明只是純粹的食堂動畫而已,卻能夠讓我如此地一集集看下去;明明故事結構拆解開來是再簡單不過了,然而卻能夠讓我十二集看不膩,甚至每一集的時光感覺好快就過去了,實屬不可思議。走筆至此,其實我們早就可以隱隱約約得到一個答案了──是的,唯一的解釋或許是因為它從另一方面的角度而觀,它就是「日常番」,但這個日常是有別於《點兔》等日常作的,它不是以「角色」為主的日常、而是以「料理」構築出的日常,每一集之間雖然關聯性極低,但「一集二料理」式的單元劇為建構本作全貌的主素材、循序漸進,不知不覺在觀賞著一道又一道的料理中、伴隨著料理的一件又一件的故事中、時不時穿插在其中的以個人角度出發的故事,不正是所謂「日常」嗎?所以,它不再是《食戟之靈》般打殺味重的料理作品、甚至也不是《深夜食堂》般地溫情作品,僅僅地、純粹地,它就是部「日常番」罷了。配上可愛的女角色、餐館風格的曲子,整部作品的氣氛塑造得很好。總體而言,《異世界食堂》是平淡、富有一定亮點的作品,整體的製作水平也很不錯,但缺點也正是因為太平淡,每週兩道菜,劇情推進力極低,基本可以被歸類為「美食節目」、「小短文集合」之類的標籤了。雖然有著眾多故事集合,卻均只有點到為止、極少細節,有如四格漫畫一般,很可惜。但是,平平淡淡地結束又未嘗不可呢?在我看來,「平淡」也有一股特殊魅力、這就是《異世界食堂》──「平淡」。
【上一期:《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及意見,有錯不吝指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